青海:決戰脫貧攻堅 建設幸福西寧
央廣網西寧12月1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董亞(ya) 潔 曲田)“十三五”以來,青海西寧市決(jue) 戰脫貧攻堅,建設幸福西寧,2018年實現全市6.4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30個(ge) 貧困村全部退出和三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2019年底實現絕對貧困“清零”。
奎永德是西寧市湟源縣波航鄉(xiang) 南岔村村民,2017年,他和村裏其他94戶村民一起從(cong) 深山搬到城郊。搬下來後奎永德用扶貧到戶資金發展養(yang) 殖業(ye) ,今年,一百多隻羊成功出欄。奎永德說,這個(ge) 冬天他家還會(hui) 有一百多隻小羊羔出生,羊的數量隻增不減。
奎永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隻羊1400元,100隻羊賣出去的話就是14萬(wan) ,純收入有8到9萬(wan) 元。現在收入好,一年有一年的計劃,今年200隻,明年就要達到300隻。”
日子有計劃,生活才有奔頭。從(cong) 2015年開始,西寧市湟源縣波航鄉(xiang) 南岔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將全村198戶村民先後從(cong) 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弱的老村搬遷出來,一部分安置在縣城,一部分安置在離縣城較近的波航鄉(xiang) 納隆新村。
新村交通條件便利,基礎設施齊全,不少村民依托新村便利的條件發展起了餐飲、養(yang) 殖等產(chan) 業(ye) ,像奎永德這樣的脫貧戶越來越多。
南岔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海福告訴記者:“搬遷前我們(men) 村年人均收入才7千多元,2019年已經達到了1.28萬(wan) 元,全部脫貧了,最好的家庭總收入達到了十幾萬(wan) 元。”
脫貧的路各有各的走法。湟中區共和鎮葫蘆山下的蔥灣村,幾年前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當地利用自然條件發展花海經濟,增加村民收入;通過設立愛心勵誌超市,用公益活動攢積分換生活用品的方式聚齊了民心。
蔥灣村村民王萬(wan) 福對記者說:“我是村裏麵積分最多的,我也勤快一點。原先沒人撿垃圾,建了愛心超市,挺好的,村裏也幹淨。”
從(cong) 改善村容村貌到壯大集體(ti) 經濟,蔥灣村用兩(liang) 年的時間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1萬(wan) 元。
蔥灣村村委會(hui) 主任祁如信對記者說:“我現在愁的是不僅(jin) 是村民的口袋富,而且要把腦袋富起來。”
在青海中藏藥材扶貧產(chan) 業(ye) 園,一些附近村莊的村民正在分揀當歸、黃芪等藥材,他們(men) 一天可以掙到100塊錢。青海中藏藥材扶貧產(chan) 業(ye) 園是省內(nei) 首個(ge) 集藥材收購、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扶貧產(chan) 業(ye) 示範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已輻射帶動周邊4000多人增收。今年,為(wei) 了增加藥材附加值,產(chan) 業(ye) 園還對廠房進行了提檔擴建。
青海中藏藥材扶貧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楊占元告訴記者:“我們(men) 準備申報湟中道地藥材的國家地理標識認證,打造湟中特色藥材品牌,帶動更多的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在脫貧攻堅中,西寧市強化異地搬遷後續扶持,強化教育、健康、文化體(ti) 育扶貧後續鞏固,強化農(nong) 村安全飲用水,“四好農(nong) 村路”,電力保障,通訊網絡全覆蓋,健全完善各類防貧機製,鞏固脫貧成效。
西寧市扶貧開發局局長劉海雲(yun) 表示:“我們(men) 將按照‘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的要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為(wei) 全麵決(jue) 勝小康社會(hui) ,為(wei) 更高水平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幸福西寧打下堅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