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
央廣網廣州12月4日消息(記者鄭澍)為(wei) 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之間緊密的合作關(guan) 係,廣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共同主辦《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yu) 絲(si) 綢外銷》展覽,本次展覽由廣東(dong) 省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澳門博物館聯合承辦。首站於(yu) 2020年12月4日在廣東(dong) 省博物館展出,之後將在香港和澳門兩(liang) 地巡展。
觀眾(zhong) 可以透過來自三家博物館的外銷畫、絲(si) 綢布匹、手繪絲(si) 綢、家居用品、服裝飾品等166組合共211件展品,了解明、清兩(liang) 代外銷絲(si) 綢的重要性,追溯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深厚曆史淵源,剖析三地如何透過海上絲(si) 綢之路連係世界各地以及探討中國文化和藝術對世界的影響。
本次展覽一共分為(wei) 四個(ge) 部分。第一部分“灣區舊貌”,通過一係列古地圖和描繪粵港澳三地港口風光曆史繪畫還原16-19世紀中前葉粵港澳三地在海上絲(si) 綢之路中的重要樞紐地位。第二部分“絲(si) 綢外銷”是展覽的主體(ti) 和重點,從(cong) 絲(si) 綢生產(chan) 織造流程到不同製作工藝的外銷絲(si) 綢精品展現中國絲(si) 綢在西方上流社會(hui) 的風靡和追捧。第三部分“世界變局”講述絲(si) 綢外銷對世界和中國產(chan) 生的影響。絲(si) 綢在中國對外交往的舞台上曾經流光溢彩、熠熠生輝,也曾曆經坎坷,飽受磨難,中華民族艱難走過屈辱的百年世紀災難。第四部分“今日灣區”講述絲(si) 綢刺繡技藝的傳(chuan) 承和發展為(wei) 塑造、豐(feng) 富灣區的文化內(nei) 涵,增強、提升灣區的文化軟實力發揮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展覽期間,還將陸續舉(ju) 辦策展人導賞、“風情萬(wan) 種的馬尼拉披肩”公眾(zhong) 沙龍、“中西方文化交流與(yu) 染織藝術(16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等4場學術講座,以及“遊絲(si) 穿蝶—廣繡團扇DIY”“翠羽明珠—珠繡胸針DIY”“行走廣州之行走黃埔古港”等3場教育活動,使觀眾(zhong) 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對展覽有更全麵的了解。
廣東(dong) 省博物館目前實行全員分時段預約參觀。需要提前通過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實名預約入館門票。在預約時間段內(nei) ,憑本人身份證(實體(ti) 原件)、藍色或綠色“粵康碼”或“穗康碼”,佩戴口罩,經體(ti) 溫檢測合格後進館。
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4月11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