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館大數據平台”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北京93家博物館免費對公眾(zhong) 開放,179家博物館推出了108項展覽、講座等活動……北京市博物館大數據平台也於(yu) 18日正式上線,29家博物館的33137件藏品在該平台公開,公眾(zhong) 今後可以直接用手機欣賞博物館裏的文物藏品。
北京93家博物館免費對公眾(zhong) 開放、廣東(dong) 各博物館共舉(ju) 辦展覽416場……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全國各地博物館活動精彩紛呈。尤其值得關(guan) 注的是北京上線“博物館大數據平台”,因為(wei) 該平台整合了政務、業(ye) 務與(yu) 公共服務三大模塊,打破了區域、館際、行業(ye) 限製,將成為(wei) 不閉館的博物館。公眾(zhong) 登錄該平台可隨時免費欣賞文物藏品。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已經免費對外開放,但公眾(zhong) 要欣賞這些博物館的文物藏品,必須親(qin) 臨(lin) 一家家博物館去看,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另外,還有一部分博物館收取門票,公眾(zhong) 必須付費進入。而北京上線的“博物館大數據平台”,公眾(zhong) 既不用耗費時間精力也不用購買(mai) 門票就能在家欣賞文物藏品,顯然這是一項實在的便民惠民之舉(ju) 。
博物館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傳(chuan) 播、傳(chuan) 承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雖然傳(chuan) 統博物館仍是弘揚傳(chuan) 統文化的主要渠道,但相比而言,線上平台具有便捷、免費、互動等多種優(you) 勢,傳(chuan) 播範圍更廣。所以,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傳(chuan) 統博物館也要與(yu) 時俱進,應該主動擁抱互聯網、大數據,以便向更多公眾(zhong) 普及傳(chuan) 統文化,讓文物藏品釋放出更大的價(jia) 值。
很多博物館基於(yu) 安保等方麵考慮,隻公開展示一部分館藏文物,還有一部分文物藏品處於(yu) “沉睡”狀態。如果博物館借助大數據平台展覽展示文物藏品,就可以消除安保之憂,降低管理成本。目前還沒有一家傳(chuan) 統博物館實現每天24小時開放,而博物館大數據平台則可以做到這一點,既節省管理成本又方便公眾(zhong) 欣賞。
打造“不閉館”的線上博物館是博物館行業(ye) 的發展趨勢,而北京此次上線“博物館大數據平台”則引領了這種趨勢。從(cong) 國家層麵到各地政府,要想讓更多公眾(zhong) 欣賞博物館文物藏品,要想更好地傳(chuan) 承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各級政府有必要整合當地的博物館資源,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打造“不閉館”的線上“大博物館”。
一旦“不閉館”博物館在全國四麵開花,其積極價(jia) 值不亞(ya) 於(yu) 傳(chuan) 統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打造線上博物館平台,無論是打破傳(chuan) 統博物館之間壁壘,還是為(wei) 此增加財政投入,都是非常值得的。主要問題在於(yu) ,各級政府是否有主動擁抱互聯網、大數據的意識,是不是想更廣泛地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是否願意為(wei) 此增加投入?
當然,線上博物館平台不是文物藏品上線這麽(me) 簡單,首先,在文物藏品圖像拍攝、製作等方麵要有嚴(yan) 格的專(zhuan) 業(ye) 標準,最好讓公眾(zhong) 在手機上欣賞文物藏品與(yu) 現場欣賞視覺差別不大。其次,要有詳細的多種方式的有關(guan) 文物藏品的介紹,包括語音、文字等。其三,盡量多地把傳(chuan) 統博物館館藏文物在線上平台展示出來,避免文物“沉睡”。
除了政府層麵整合當地博物館資源上線“博物館大數據平台”外,類似於(yu) 故宮博物院這種文物藏品數量巨大的“超級博物館”,也應該打造自己的“不閉館”博物館,這有可能會(hui) 影響門票收入,但是對於(yu) 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意義(yi) 重大。文物藏品上線不會(hui) 對傳(chuan) 統博物館存在價(jia) 值造成太大衝(chong) 擊,因為(wei) 線上欣賞與(yu) 現場欣賞體(ti) 驗不同。
(馮(feng) 海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