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援藏 > 資訊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北京友誼醫院:開創醫療組團式援藏

發布時間:2021-02-26 11:12:00來源: 新京報網

  2016年7月,友誼醫院作為(wei) 北京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助拉薩市人民醫院“創三甲”的主責單位和“以院包科”牽頭單位,開創了醫療組團式援藏的“北京模式”。前往拉薩援助的醫療人員以友誼醫院製度和管理體(ti) 係為(wei) 藍本,僅(jin) 用1年時間就幫助拉薩市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成為(wei) 西藏首家地級市三甲醫院。


北京市屬醫院援藏醫療隊成員合影留念。友誼醫院供圖

  為(wei) 當地培養(yang) 820名技術骨幹

  為(wei) 提升當地醫療技術和醫療學科水平,友誼醫院利用北京市屬醫院學科優(you) 勢,結合自治區疾病譜等特點,開展了“以院包科”工作,幫助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23項,實施3400餘(yu) 次手術,使拉薩市人民醫院14個(ge) 學科水平達到了自治區和拉薩市領先地位。完善了拉薩市人民醫院醫療、護理、行政管理等各類製度200餘(yu) 萬(wan) 字。

  此外,5年來,拉薩市人民醫院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40萬(wan) 次,成為(wei) 自治區“大病不出藏”的兜底醫院。

  友誼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理事長辛有清介紹,友誼醫院還在拉薩開創了組團式培訓模式,拉薩市人民醫院中層以上幹部和業(ye) 務骨幹,有160餘(yu) 人次到北京進行培訓,學習(xi) 醫療技術。在拉薩當地,友誼醫院的醫療人員開展“師帶徒”“友誼消化直通車”等技術幫扶項目,為(wei) 當地培養(yang) 了820名技術骨幹,“這種變輸血為(wei) 造血的援助方式,能夠使北京優(you) 勢醫療資源種子在拉薩生根發芽結果。”辛有清說。

  在貧困地區形成可持續的造血式的醫療扶貧,其中最關(guan) 鍵的因素就是,從(cong) 單純輸送人力式的援助,轉變為(wei) 技術教學、人才培養(yang) 、學科建設等目標精準、影響長遠的幫扶。辛有清說,“我們(men) 通過分析拉薩當地的醫療優(you) 勢、缺口和需求,重點扶持消化科、兒(er) 科和婦產(chan) 科等學科的發展,現在這些學科已經成為(wei) 拉薩市的特色和優(you) 勢學科。”

  拉薩市人民醫院全部學科達到35個(ge)

  利用拉薩市人民醫院輻射帶動作用,友誼醫院還與(yu) 拉薩市五縣兩(liang) 區醫院形成醫聯體(ti) ,促進雙向轉診和醫療資源共享,優(you) 質醫療資源惠及人口數達到33萬(wan) 餘(yu) 人。

  辛有清列了一組數據來反映援助成果。五年來,拉薩市人民醫院新建專(zhuan) 業(ye) 19個(ge) ,全部學科達到35個(ge) ,門急診量增長164.9%;住院人次增長43.7%;手術台次增長76.1%,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實現大幅提升。

  同時,在對口扶貧過程中,友誼醫院前去扶貧的醫療人員自身也得到了很多收獲。辛有清介紹說,醫院累計在拉薩工作一年以上的有11人,長期、短期前往支持的有160多人,他們(men) 是醫院支援拉薩的主力軍(jun) ,也是參與(yu) 社會(hui) 建設的實踐者,他們(men) 克服了很多方麵的困難,包括高原氣候、家庭分離等。不過,很多前往扶貧的醫療人員都說,扶貧工作讓他們(men) 留下了一種特殊情懷,這種情懷是家國情懷,是民族感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