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省三企對口支援阿裏紀實:一腔熱血灑高原
一腔熱血灑高原 —兩(liang) 省三企對口支援阿裏紀實 英明的決(jue) 策,偉(wei) 大的跨越。 1994年,對於(yu) 西藏來說注定是載入史冊(ce) 的一年,是西藏緊跟曆史潮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
中央發出號召,全國爭(zheng) 相響應。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在北京召開,黨(dang) 中央從(cong) 國家戰略角度出發,作出了“對口援藏、分片負責、定期輪換”的重大決(jue) 策,明確了新時期西藏工作的指導方針,製定了加快西藏發展、維護社會(hui) 穩定的一係列政策和措施,全國17個(ge) 省市、17家中央企業(ye) 與(yu) 西藏7個(ge) 地市建立結對關(guan) 係,陝西、河北兩(liang) 省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國家電網三家央企對口支援阿裏。
幹部人才援藏27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西藏工作、深切關(guan) 懷西藏人民,主持召開中央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深入分析當前西藏工作麵臨(lin) 的形勢,明確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為(wei) 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提供根本遵循,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
27年來,對口支援阿裏的兩(liang) 省三企把貫徹落實中央治藏方略、做好支持西藏工作、幫助建設阿裏擺到重要戰略地位,經濟援藏、醫療援藏、教育援藏、就業(ye) 援藏、科技援藏、幹部人才援藏等齊頭並進,援藏力度不斷加大、援藏重點不斷拓展、援藏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口援藏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兩(liang) 省三企累計投入援藏資金39.61億(yi) 元,援助項目721個(ge) ,來阿裏支援人員累計超過2000人。其中,陝西、河北兩(liang) 省共選派9批650名長期援藏幹部人才,選派8批327名短期援藏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選派2批80名組團式教育人才,選派6批124名組團式醫療人才到阿裏支援。中國移動、國家電網、中國聯通集團共選派7批51名長期援藏幹部人才到阿裏支援,醫療、教育、司法等行業(ye) 係統選派人員超過800人。通過培訓交流、掛職鍛煉等方式,培養(yang) 幫帶本地幹部超過10000人次。
藏西秘境,天上阿裏。“沐浴著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援藏省市企業(ye) 的傾(qing) 力援助、廣大援藏幹部人才的奮發作為(wei) 之下,今天的阿裏以美麗(li) 而又嶄新的姿態闊步走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阿裏地委委員、組織部部長何興(xing) 茂深情地說。
發展是硬道理,援藏項目資金是基石 阿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西藏巨變的一個(ge) 縮影,更是一個(ge) 跨世紀的時代更迭。
在黨(dang) 中央和兄弟省市的幫扶支持下,一批批事關(guan) 阿裏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在阿裏落地,一項項關(guan) 乎阿裏長治久安的民生工程在阿裏生根,為(wei) 阿裏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高層統籌、民生優(you) 先、產(chan) 業(ye) 對接、互學互助、社會(hui) 參與(yu) ”,這是阿裏與(yu) 兩(liang) 省三企在長期援藏工作中始終堅持的寶貴經驗。
兩(liang) 省三企從(cong) 阿裏實際出發,堅持“輸血”與(yu) “造血”、“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相結合,積極創新援藏方式,培育農(nong) 牧、旅遊等特色產(chan) 業(ye) ,促進阿裏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升級,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強阿裏自我發展能力。
能成就一業(ye) 帶動一方、能促進發展又兼顧生態、能惠及當前又澤被長遠、能體(ti) 現突破又富於(yu) 創新,這是援藏省市、企業(ye) 不遺餘(yu) 力推進的好項目。
中印邊境最美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典角村,是陝西省援助建設的第一個(ge) 邊境小康示範村。現代化樓房、村委會(hui) 辦公樓、村民活動場所無不體(ti) 現著社會(hui) 主義(yi) 的優(you) 越性和陝西援藏力量。“近年來,典角村以‘藏西先鋒·紅色阿裏’黨(dang) 建品牌創建為(wei) 總目標,以黨(dang) 的建設統籌各項工作,積極建設、打造‘邊境第一村’,各項事業(ye) 蓬勃發展,成為(wei) 阿裏地區邊境村建設的一個(ge) 典型。”典角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自豪地說。
這幾年,在河北援藏工作隊的努力下,日土縣羊絨產(chan) 業(ye) “轉”起來了。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人民政府與(yu) 日土縣人民政府簽署了羊絨產(chan) 業(ye) 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了生產(chan) 、購銷、加工、集散以及電商引入、品牌建設等全產(chan) 業(ye) 鏈戰略合作,成功實現日土縣羊絨的“統一收集、競價(jia) 拍賣、規模銷售”。 通過兩(liang) 省三企援藏,更多的社會(hui) 投資湧入阿裏,許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開始發展,人們(men) 的生產(chan) 方式、生活習(xi) 慣在悄然改變。
“現在街上的商鋪越來越多,本地人也看到了商機,更多人投身到經濟市場運作當中來,不再像過去那樣單純發展農(nong) 牧業(ye) 了。”在陝西路開了一家百貨商店的貢覺說。
“以前我們(men) 放牧都是徒步行走,現在我們(men) 的出行工具愈加豐(feng) 富,放牧不那麽(me) 累了。”革吉縣布貢村村民紮西羅布說。
政策資金更多地向廣大農(nong) 牧區和邊遠地區傾(qing) 斜,帶動了農(nong) 牧民增收和農(nong) 牧區發展。“在兩(liang) 省三企的大力援助下,像這樣強基礎、固根本、高標準、現代化的援藏項目越來越多,投入越來越大,有效帶動了阿裏地區經濟社會(hui) 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提升。”阿裏地區發改委主任何兵說。
伴隨著全麵援藏持續升級加力,阿裏對口援藏工作必將譜寫(xie) 新篇章、交出新答卷。 以人民為(wei) 中心,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對口援藏機製的建立,是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愛護西藏人民的一項創舉(ju) ,也凝聚著中華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親(qin) 的深情厚誼。 高寒缺氧、山高坡陡的阿裏地區,貧困發生率曾達40%。富民興(xing) 藏,阿裏幹部群眾(zhong) 和援藏幹部人才攜手決(jue) 戰脫貧攻堅、決(jue) 勝全麵小康。
投入援藏資金7.41億(yi) 元,實施對口援藏扶貧項目71個(ge) ,累計結對幫扶1221戶4683名困難群眾(zhong) ,辦實事好事567件,這是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交出的答卷。
2017年以來,噶爾、日土、劄達、普蘭(lan) 4縣相繼宣布脫貧摘帽;2019年,革吉、改則、措勤3縣通過脫貧攻堅驗收。至此,阿裏圓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全國7000多萬(wan) 人擺脫貧困,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世界許下的莊嚴(yan) 承諾,阿裏決(jue) 不能掉鏈子。”這是所有援藏扶貧幹部的心聲。
為(wei) 了摘掉“貧困帽”,援藏幹部與(yu) 當地幹部下基層調研,一去就是半個(ge) 月,吃在路上、住在路上,其中的酸甜苦辣隻有他們(men) 自己心裏清楚,但他們(men) 的心是熱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援藏工作必須以扶持老百姓、關(guan) 心老百姓生活為(wei) 主旨。 為(wei) 了讓農(nong) 牧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援藏資金向農(nong) 牧區、基層傾(qing) 斜,重點用於(yu) 改善縣及縣以下生產(chan) 生活條件。
2021年2月20日,阿裏地區與(yu) 陝西省水務集團就阿裏旅遊前期宣傳(chuan) 、產(chan) 品推介和產(chan) 業(ye) 開發等內(nei) 容簽署了對口幫扶框架協議,助力阿裏旅遊發展。
“抓好援建的小康村和搬遷村配套產(chan) 業(ye) 、公共服務供給,確保所有貧困群眾(zhong) 穩定達到‘兩(liang) 不愁三保障’標準。”這是中國移動援藏扶貧幹部段玉平的心聲,也是他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這是我第三次搬新家!”牧民紮西搬進了新房,告別了風吹屋響、下雨漏水。 “再也不用為(wei) 生活無著落擔憂了!”雙目失明的格桑央吉老人住進了日土縣五保集中供養(yang) 服務中心,有了專(zhuan) 人照料,衣食住行全免費。
點亮世界屋脊的屋脊,告別電網孤島,阿裏變得更亮了。2020年,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這片神奇的土地必將洗去暗沉,綻放出耀眼光芒。 “現在每度電隻要5角錢,而以前的阿裏,電都是奢侈品。”
在阿裏工作了近30年的電力局工作人員說,“再也不用擔心電不夠用了。”
“托基切……托基切……”措勤縣農(nong) 牧民格桑拉姆說,“感謝援藏幹部為(wei) 我們(men) 所做的一切。”
援藏力量給予了阿裏各族群眾(zhong) 新生活,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色產(chan) 業(ye) 引領,打造新時代魅力雪域 2019年,阿裏地區根據區黨(dang) 委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了岡(gang) 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獅泉河區域環境整治和招商引資4個(ge) “小組團”。一年多來,“小組團”援藏工作取得喜人成績。
“地區招商引資‘小組團’建立以來,已經協調落實招商引資項目59個(ge) ,協議總投資44.36億(yi) 元,幫助1124名牧民實現就業(ye) ,實現勞務增收3806萬(wan) 元,為(wei) 阿裏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加油。”陝西省第九批援藏幹部、招商引資“小組團”辦公室主任馬立原高興(xing) 地說。
河北省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岡(gang) 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小組團”辦公室主任高彥武介紹道:“我們(men) 充分發揮普蘭(lan) 和劄達的旅遊資源優(you) 勢,全力推進紮布讓BJ小康旅遊村、古格王朝假日酒店、神山聖湖景區建設等重點項目落實,並通過阿裏旅遊京津冀推介會(hui) 、投放免費門票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chuan) ,來阿裏旅遊的人數顯著增長。”
“援藏力量讓我們(men) 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僅(jin) 給我們(men) 修建了住房,還一直完善村裏的基礎設施,讓我們(men) 吃上了旅遊飯。”劄達縣紮布讓BJ小康旅遊村村民達娃平措告訴記者。
“在最近傳(chuan) 唱很火的《瑪尼情歌》中,獅泉河代表著唯美的愛情。但在守護這份愛情的背後,是獅泉河區域環境整治‘小組團’辛勤的付出,越來越好的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同樣是越來越多人來阿裏旅遊的重要原因。”阿裏地區水利局局長拉巴笑著說。
同樣值得稱讚的還有陝西省援助的阿裏地區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小組團”,他們(men) 將現代農(nong) 業(ye) 、先進技術與(yu) 阿裏完美融合,先後引進篩選出平菇、香菇、草莓、紅美人柑橘等適宜在阿裏地區栽培的高產(chan) 水果蔬菜,嚐試種植馬鈴薯、青貯玉米等高產(chan) 作物,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讓阿裏人民的生活條件有了顯著改善。
阿裏地區地委委員、組織部部長何興(xing) 茂感慨道:“很多以前在阿裏看不到、吃不到的蔬菜水果,現在不僅(jin) 能見到、也能吃到了。”
作為(wei) 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小組團”主力成員的梁峰、達會(hui) 廣2位同誌,是2019年短期援助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在援藏期滿結束後主動申請延期3年,深入普蘭(lan) 、劄達2縣積極開展野生蔬菜、野生菌資源、名貴藥材調查與(yu) 采集工作,采集野生蔬菜品種2個(ge) ,明確羊肚菌、平菇、靈芝、紅乳菇、銅綠菌共5種具有開發價(jia) 值的野生食用菌種資源,發現手掌參、白芷、龍膽草、薄荷等若幹品種藥材,並對這些品種進行保育、試驗、繁育、推廣等工作,不斷培育阿裏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
“如今的‘小組團’人員力量更加充足,階段目標任務也更加明確。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小組團’將會(hui) 成為(wei) 帶動阿裏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引擎,也將成為(wei) 阿裏的特殊名片。”阿裏地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李衛華對此信心十足。 守護高原健康,築牢教育高塔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辦好人民滿意的醫療教育事業(ye) 。”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後,中組部作出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的重大決(jue) 策,充分體(ti) 現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西藏的特殊關(guan) 懷,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關(guan) 心厚愛。
“組團式醫療人才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健康放到優(you) 先發展戰略的位置上,推進健康阿裏建設,幫助阿裏醫療衛生事業(ye) 再上新台階。”阿裏地區衛健委主任青鬆說。
陝西省先後共選派6批124名組團式醫療人才援助阿裏地區人民醫院。在組團式醫療援藏團隊的助力下,2018年底地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乙”,目前正在緊張籌備“三甲”創建。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援藏醫療專(zhuan) 家充分發揮專(zhuan) 業(ye) 技術優(you) 勢、管理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對內(nei) 與(yu) 地區各縣人民醫院建立醫聯體(ti) ,與(yu) 本地醫護人員結成幫帶對子,協調本地醫療人才赴內(nei) 地進修,培養(yang) 本地醫療骨幹,真正為(wei) 醫院打造了一批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對外與(yu) 陝西省、四川省等13家對口支援醫院,簽訂了遠程會(hui) 診協議,不斷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首例剖宮產(chan) 手術、首條遠程診療係統、首例無痛胃鏡檢查、首例肌腱吻合術成功完成……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為(wei) 阿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ye) 創造出多個(ge) 史上“第一”。 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醫療衛生事業(ye) 提出了最新要求:“要加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度,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
“除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我們(men) 還積極對接衛生行業(ye) 係統。在對口醫院的幫扶下,全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7縣醫院均達到二級以上醫院水平,各鄉(xiang) 鎮實現衛生院全覆蓋。”阿裏地區衛健委黨(dang) 組書(shu) 記張海春說。 “在陝西省渭南市人民醫院的對口幫扶下,我們(men) 醫院率先完成創‘二乙’目標,一些小病不需要去地區和拉薩治療了。”劄達縣人民醫院醫生拉姆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019年底,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提前返回工作崗位,積極籌措防疫物資,助力阿裏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除了醫療衛生事業(ye) ,教育事業(ye) 也是阿裏各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熱切期盼的揪心事。 繼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後,2016年開始,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積極開展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
2017年,對拉薩阿裏地區高級中學來說是振奮人心的一年,在組團式教育人才的幫助下,第一屆高考本科錄取率達到95%以上,並連續3年高於(yu) 95%,音體(ti) 美雙上線率達到100%,一舉(ju) 突破了阿裏地區常年高考專(zhuan) 科錄取率不足30%的瓶頸,實現了阿裏教育的曆史性跨越。
“西藏自治區示範高中學校”“五四紅旗團委”“民族團結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是對援藏老師們(men) 最好的嘉獎。
2019年,由河北援建的第二所異地辦學學校拉薩阿裏河北完全中學正式建成。 “更多的阿裏孩子可以到拉薩享受內(nei) 地優(you) 秀教師帶來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這是解決(jue) 教育均等化問題邁出的重要一步。”阿裏地區教育局局長仁青巴桑說。
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拉薩阿裏地區高級中學和拉薩阿裏河北完全中學始終圍繞“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堅決(jue) 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men) 學校是最美的學校,我們(men) 可以上自己喜歡的興(xing) 趣班。”拉薩阿裏河北完全中學的第一批學生高興(xing) 地說。 除了教好學生,援藏老師還積極開展“青藍工程”,漢藏教師實行“雙向拜師結對”,探索出適合阿裏學生教育的獨特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老師、學生一家親(qin) 的局麵。
風雨兼程謀發展,躬耕雪域暖人間 極高海拔下的惡劣環境、長期缺氧導致無法逆轉的心腦損害、遠離故土的依依不舍……這所有的磨難都動搖不了廣大援藏幹部支援建設阿裏的信念。
這是一條延展了27年的援藏路——一道道車轍,沉澱著兩(liang) 省三企的深厚情誼;一幅幅美景,見證著阿裏的時代巨變;一段段回憶,講述著阿裏人民對黨(dang) 的深情厚誼。
廣大援藏幹部對黨(dang) 的無限忠誠由聖潔的雪域高原錚錚見證——一次次上山下鄉(xiang) ,淬煉著他們(men) 鐵一般的意誌;一次次路途奔襲,拉近了阿裏與(yu) 兄弟省市的距離;一次次喜極而泣,見證著援藏工作的累累碩果,他們(men) 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描繪出一幅屬於(yu) 阿裏的曆史畫卷。
20多年來,孔繁森、張宇……一批批援藏幹部用他們(men) 的真誠、實幹和無私為(wei) 阿裏發展穩定生態付出了艱辛努力、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這是剛到西藏工作時孔繁森的座右銘。
“用心做事,用愛擔當”,這是陝西省第六批援藏幹部張宇看完《孔繁森》後發出的感慨。
張宇總說:“遠赴高原,如果碌碌無為(wei) ,將愧對黨(dang) 和人民。”在任噶爾縣縣委書(shu) 記期間,張宇跑遍了基層一線,為(wei) 建設經濟強縣、文明城市、邊境模範縣奔波操勞。他親(qin) 自推廣示範苜蓿種植,為(wei) 噶爾解決(jue) 了牲畜過冬糧草緊缺的難題;為(wei) 吸引投資,力主對噶爾進行環境整治和城市建設;為(wei) 堅守國門,積極投身到邊境模範城市建設當中,樹立了良好國門形象。
就是這樣一位可親(qin) 可敬的人,因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將寶貴的生命永遠留在了噶爾,年僅(jin) 44歲! 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建功立業(ye) 。
一批批援藏幹部,周而複始,他們(men) 帶走的是與(yu) 阿裏的魚水之情,留下的是一支支帶不走的隊伍、一個(ge) 個(ge) 見證奇跡的項目、一幅幅令人流連忘返的美景。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wei) 。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充分繼承和弘揚新時代援藏精神,將熱血青春奉獻給阿裏,以實際行動為(wei) “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nei) 涵。
2020年,陝西省委組織部評選“擔當作為(wei) 好幹部”,援助阿裏的2名援藏幹部人才獲此殊榮。
對口支援西藏,是中央西藏工作總體(ti) 部署的重要組成,是西藏工作頂層設計中的偉(wei) 大創舉(ju) 。
26年來,這種血肉相融的情感共通,築起了最柔韌卻也最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同心共築中國夢,援藏征程永不停。讓我們(men) 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認真學習(xi) 貫徹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hui) 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不斷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牢記職責使命,勇於(yu) 擔當作為(wei) ,開創新時代阿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麵,續寫(xie) 冀阿心連心、陝阿手拉手、三企共助力的援藏新詩篇,以優(you) 異成績為(wei) 建黨(dang) 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獻禮。 (圖文均由阿裏地委組織部提供) 國家電網在雪域阿裏點亮幸福之燈。
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全貌。
藍天白雲(yun) 下的典角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援助:傾情幫扶助推2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北京市授予150個集體“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302名同誌“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個人”稱號。[詳細] -
教育援藏再發力——瓊結首個“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開班
師資配備全部由內地老師組成,援藏教師在承擔好受援學校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承攬實驗班所有課程的教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