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犏牛背”上的廈門力量——記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
左貢,藏語意為(wei) “犏(耕)牛背”,因這裏的地形像犏牛的背,故而得名。在這片土地上,活躍著一批來自祖國東(dong) 南沿海的幹部,他們(men) 為(wei) 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他們(men) 就是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
2019年7月19日,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抵達左貢縣,開展為(wei) 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
此時的左貢縣,正處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時期。為(wei) 助力脫貧攻堅,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積極爭(zheng) 取計劃外資金8763萬(wan) 元,實施了涵蓋基礎設施、易地搬遷、飲水安全等扶貧項目44個(ge) 。此外,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接過上批援藏工作隊的“接力棒”,協同左貢產(chan) 業(ye) 發展組和釀酒企業(ye) ,通過合同種植和收購的形式,推動全縣4個(ge) 鄉(xiang) 鎮擴大葡萄種植規模946畝(mu) 。
2019年12月,左貢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榮獲第十六屆“西藏青年五四獎章”先進集體(ti) ,這是對他們(men) 助力左貢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的充分肯定。
2020年起,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將脫貧攻堅鞏固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持續加大投入,突出產(chan) 業(ye) 幫扶,繼續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援藏工作隊探索實施“黨(dang) 建引領+政府引導+突出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運營+治理有效+援藏支持”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援藏模式,在田妥鎮突出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在列達村注重予以專(zhuan) 業(ye) 支持,運營好現有的集體(ti) 經濟載體(ti) ,不斷壯大集體(ti) 經濟。
在田妥鎮幸福廣場上,亞(ya) 中村阿妥益喜措嘉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舉(ju) 行分紅大會(hui) ,剛領到分紅的村民夏多高興(xing) 地說:“自從(cong) 村裏搞起了這個(ge) 合作社,工作有了,收入有了,每年還能拿分紅,感謝黨(dang) ,感謝政府,感謝廈門市援藏工作隊。”
“左貢是山,廈門是海,廈門是黨(dang) 中央派來左貢的親(qin) 戚,山海情深,我們(men) 一起努力,共同富裕。”廈門市援藏工作隊隊長、左貢縣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縣長黃新聰說。
從(cong) “醫療技術”到“醫療體(ti) 製”
“總算盼來了有醫療衛生背景的援藏幹部,這下就更有力量補短板了。”2019年7月,在援藏幹部歡迎大會(hui) 上,左貢縣委書(shu) 記李雨雷的一席話讓分管醫療衛生口的黃新聰深感責任重大。
當時,左貢縣人民醫院還隻是一級醫院,縣域就診率隻有65%,基層就診率隻有13.5%,重點慢性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僅(jin) 為(wei) 63%。群眾(zhong) 看病就醫往往舍近求遠。
廈門市援藏工作隊在調研中發現,根源在於(yu) 當地醫療衛生的機製體(ti) 製問題。
找準問題後,黃新聰便結合自己曾任廈門集美區衛健局局長的經曆,組建“學福建、學三明醫改小組團”,以左貢縣人民醫院為(wei) 試點,從(cong) 財政體(ti) 製、績效體(ti) 製、人事體(ti) 製、醫療業(ye) 務上推進醫療衛生體(ti) 製改革,逐步建立起“財政投入高效、科學績效有效激勵、建立緊密型醫共體(ti) ”的左貢醫改模式。
在財政體(ti) 製上,將縣衛健委調整為(wei) 一級獨立核算單位,鄉(xiang) 鎮衛生院調整為(wei) 獨立財政單位,改變鄉(xiang) 鎮衛生院先幹活再報銷的做法,上級資金在9個(ge) 工作日內(nei) 到達鄉(xiang) 鎮衛生院,破解了縣一級醫療衛生資金大量沉澱的老大難問題;
在績效體(ti) 製上,建立“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you) 績優(you) 酬”的分配製度,打破以前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醫無業(ye) 務績效的曆史;
在人事體(ti) 製上,加強黨(dang) 建引領,全縣醫務人員由縣人民醫院統籌使用,實施鄉(xiang) 鎮衛生院長和縣人民醫院科室主任競聘上崗,落實“能者上、庸者讓、劣者下”,充分調動了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在醫療業(ye) 務上,全縣醫療業(ye) 務、藥品采購分配實現統一管理,縣人民醫院和鄉(xiang) 鎮衛生院建立責任共同體(ti) 和利益共同體(ti) ,解決(jue) 了一係列痛點、難點和堵點……
通過一係列創新舉(ju) 措,全縣醫療服務能力得以明顯提升。2020年,左貢縣域內(nei) 總就診人數同比增加8900人次,同比增加25.39%,縣域就診率為(wei) 96.5%;
2020年6月,自治區深化醫療衛生體(ti) 製改革辦公室專(zhuan) 門下文,要求各市地學習(xi) 借鑒左貢醫改模式。2021年4月,左貢醫共體(ti) 榮獲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優(you) 秀實踐案例”,縣域醫改的雪域高原樣板左貢模式正在藏東(dong) 大地形成。
從(cong) “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一塊黑板、一把粉筆、一本書(shu) ……這是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隊員、左貢縣教育局副局長李永昌剛到左貢縣時看到的學校老師的教學設備。“和內(nei) 地相比,除了教學環境簡陋,教學設備相對缺少,師資力量也較薄弱。”李永昌說。
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xi) ,李永昌充分發揮“橋梁紐帶”“牽線搭橋”作用,不斷奔波於(yu) 廈門和左貢兩(liang) 地,積極協調廈門社會(hui) 各界向左貢教育係統捐資助學。
在李永昌的積極奔走下,2020年7月10日上午,“格桑花開,大愛聚力”主題誌願服務活動在左貢縣田妥鎮小學舉(ju) 行。
在活動現場,愛心企業(ye) 為(wei) 田妥鎮小學送上了價(jia) 值40餘(yu) 萬(wan) 元的遠程教育設備。此外,李永昌還協助鑄遠集團在左貢縣設立鑄遠左貢縣發展基金會(hui) ,總資金為(wei) 300萬(wan) 元,用於(yu) 左貢縣獎教獎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永昌積極探索教育援藏新思路、精準教育扶貧新模式,積極協調廈門的教育資源,爭(zheng) 取4893萬(wan) 元資金實施7個(ge) 教育項目,在帶領支教團隊加快推進“智慧課堂”常態化進程的同時,不斷創新“精準教育”幫扶機製,幫扶左貢縣教育局成立教研室,組建援藏教研團隊,全方位、全學科為(wei) 左貢中小學教育實施“廈門教研、精準左貢”模式。
“援藏是黨(dang) 中央交給我們(men) 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做好援藏工作是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表示,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廈門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將繼續把汗水灑在左貢,為(wei) 左貢建設貢獻廈門智慧和廈門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客源援藏:西藏昌都景區“開進”重慶軌道交通
24日,西藏昌都市在重慶舉行2021年西藏昌都市旅遊文化(重慶)推介會。推介會上,還進行了昌都旅遊“卓卓康巴”號入駐重慶軌道交通的揭幕儀式。[詳細] -
同仁醫院“光明行”:讓4萬餘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20年過去,回想起這位藏族老阿媽的故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白內障中心副主任張紅言忍不住哽咽,“那個男孩當時11歲。[詳細] -
喜馬拉雅攜手上海援藏開啟音頻主播培訓 用聲音賦能日喀則全麵發展
通過網絡,來自上海喜馬拉雅大學的老師與喜馬拉雅山脈腳下的主播學員們相聚在一起,共同開啟聲音世界的奧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