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攝影師三十年間進藏20餘次:用鏡頭記錄真實的西藏
原曉豔作品《藏戲慶建黨(dang) 百年》 原曉豔 攝
三十年前,原曉豔隨援藏的父親(qin) 第一次走進西藏,此後,她先後20餘(yu) 次踏上這片土地。今年正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原曉豔再次背起相機,深入西藏偏遠山村,用鏡頭捕捉駐村幹部的工作和生活點滴。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想實實在在做點事兒(er) 。”
當地舉(ju) 行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及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紀念活動。 原曉豔 攝
正在舉(ju) 行的2021第21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一組名為(wei) “星耀藏地”的展覽吸引民眾(zhong) 駐足觀看。這是中國藝術攝影學會(hui) 理事、攝影師原曉豔首次參加該攝影展,並且首次回到家鄉(xiang) 山西展出作品。
從(cong) 雪域高寒的牧場,到大山深處的村莊,駐村幹部的身影無處不在。他們(men) 肩負使命,振興(xing) 鄉(xiang) 村。在地域偏僻、文化差異巨大的藏地深處,他們(men) 生活和工作狀態是怎樣的?帶著這個(ge) 疑問,今年7月初,原曉豔再次去往西藏,開啟一周的“藏地生活”。
原曉豔攝影作品《海拔4670米的升旗儀(yi) 式》 原曉豔 攝
此次,原曉豔來到的是國家稅務總局西藏自治區稅務局的三個(ge) 駐村點,位於(yu) 日喀則市謝通門縣仁欽則鄉(xiang) 。自然風光好,生存條件差,是駐村點的真實寫(xie) 照。其間,她與(yu) 駐村幹部們(men) “同吃同住同勞動”,有時還為(wei) 大家做頓可口的飯菜。
原曉豔攝影作品《倫(lun) 珠孜村》 原曉豔 攝
海拔4000多米,高反是家常便飯。“有些時候,出現高反,駐村幹部需要先吸點氧氣,然後繼續工作。”原曉豔告訴記者,水質差、飯做不熟,也是常態。
每天五六點,天還未亮,駐村幹部就已起床,七點準時出現在村委會(hui) ,開啟一天的工作。走村入戶做統計、查看土地幹旱缺水問題、為(wei) 當地村幹部培訓漢語……這些都是駐村幹部平時的工作內(nei) 容。忙完村委會(hui) 的事情,他們(men) 還會(hui) 下地,同村民一起幹農(nong) 活兒(er) 。
原曉豔攝影作品《給我拍一張》 原曉豔 攝
“在拍攝過程中,常常感動於(yu) 這些駐村幹部。”原曉豔說,有時正吃飯,村民需要交話費,他們(men) 立刻幫忙充話費。每天工作很多,但他們(men) 依然開開心心,“覺得能幫助當地民眾(zhong) 過上好日子,自己也會(hui) 有小小的成就感”。
原曉豔作品《彈紮木年的少年》 原曉豔 攝
“7月2日,駐村第一天,日喀則市謝通門縣仁欽則鄉(xiang) ,海拔4180米,參加鄉(xiang) 裏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紀念文藝匯演……”“7月3日,駐村第二天,日喀則市謝通門縣仁欽則鄉(xiang) 拉岡(gang) 村,海拔4310米,拍攝駐村幹部給村委會(hui) 搬家……”原曉豔每天用寫(xie) 日記的方式,記錄在當地拍攝的點點滴滴。
追逐無人機的小朋友、等待紮木年表演的少年、用酥油茶招待客人的村支書(shu) 、八十歲的藏戲非遺傳(chuan) 承人……記者發現,除駐村幹部外,這裏的民眾(zhong) 也是原曉豔鏡頭下的主角。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原曉豔為(wei) 觀眾(zhong) 介紹展覽。 原曉豔供圖
在西藏的一周裏,原曉豔共拍攝上百幅圖片,此次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她精心挑選出16幅,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西藏。展覽從(cong) 設計到作品上牆,前前後後的事,都由她一人完成。
剛剛熟悉,就要離開。“你再多住幾天、再多拍幾天吧。”“你別走了,你走我們(men) 這個(ge) 胃有點兒(er) 不接受。”駐村工作隊紛紛表達對原曉豔的不舍。臨(lin) 行前最後一天,當地村民還為(wei) 她舉(ju) 辦了盛大的歡送儀(yi) 式。
《星耀藏地》攝影展在2021第21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展出。 原曉豔供圖
讓原曉豔記憶最深刻的是“這裏的駐村幹部樂(le) 於(yu) 付出,村民質樸善良,生活狀態一團和氣”。對於(yu) 此次拍攝,原曉豔說,“這是作為(wei) 攝影人的責任和義(yi) 務。”未來,她計劃到西藏繼續拍攝“駐村幹部的故事”,“也許就在今年冬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