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援藏 > 資訊

西藏診治首例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患兒

發布時間:2022-05-24 10:11:00來源: 西藏商報


介入手術期間。圖由自治區人民醫院提供

  近日,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援藏主任湯澤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zhuan) 家)協調下,一名患兒(er) 通過綠色通道轉診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er) 科,完善基因等檢查後返回西藏,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多學科協作診療(MDT)下,對該患兒(er) 成功進行脾動脈栓塞治療,實現區內(nei) 首例遺傳(chuan) 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的診治,目前該患兒(er) 已康複出院。

  記者了解到,患者小多吉(化名)今年三歲,出生第二天就因“溶血性黃疸”在其他醫院住院,給予輸血及藍光治療後好轉出院。三年來,小多吉經常出現反複貧血、乏力、精神萎靡,一直靠輸血維持生命,輾轉多家醫院均未得到確診及有效治療。2021年12月,小多吉因“貧血”來到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湯澤中得知小多吉的病情後,積極與(yu) 血液科援藏主任葛美麗(li)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貧血診療中心第七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zhuan) 家)及該院兒(er) 科醫生再次梳理病情,通過綠色轉診通道,前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er) 科血液病房住院,經過共同努力,小多吉進行了先天性溶血病相關(guan) 檢查和遺傳(chuan) 學基因檢測,最終診斷為(wei) 遺傳(chuan) 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脾功能亢進和血細胞三係減少。

  據了解,遺傳(chuan) 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脾切除,但是脾切除適應症一般是5歲以後進行,由於(yu) 脾髒是人體(ti) 的重要免疫器官之一,過早切除往往會(hui) 導致嚴(yan) 重的細菌感染。因此,在該院醫務處的組織協調下,普外科、血液科、放射科、感染科、超聲科和麻醉科進行了多學科協作診療研討,從(cong) 不同角度對病例進行了討論,在小多吉已於(yu) 術前補種了計劃免疫疫苗的情況下,共同製定了部分脾動脈栓塞術方案,盡可能保留脾髒的免疫功能。

  今年3月21日,放射科雷彥明團隊為(wei) 小多吉順利進行了初期的介入手術,術後患兒(er) 身體(ti) 恢複良好,如今小多吉已康複出院。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