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體(ti) 係,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jue) 好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雪域高原,西藏依據自身特點,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增進民生福祉,在發展中主動解決(jue) 事關(guan) 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人口、人心、人才問題,不斷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悠悠萬(wan) 事,民生為(wei) 重。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西藏堅持以“十四五”規劃為(wei) 發展藍圖,強化對民生事業(ye) 的戰略規劃、全局謀劃、係統布局,在就業(ye) 、教育、文化、衛生、民政、醫療、養(yang) 老等多個(ge) 民生領域製定發展規劃和項目落地實施。2024年,西藏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狠抓民生實事。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深入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在落實中央既定政策基礎上,安排資金121.4億(yi) 元,實施21項民生實事。
在山南,近年來,山南市人社局積極打造“23℃溫暖人社”黨(dang) 建品牌,把如何答好民生保障“和諧卷”作為(wei) 山南市人社局努力工作的方向。例如,在解決(jue) 根治欠薪問題方麵,通過舉(ju) 辦根治欠薪工作現場會(hui) 、為(wei) 農(nong) 民工開通綠色通道、就近就地解決(jue) 農(nong) 民工欠薪矛盾等方式,聚焦爭(zheng) 議調解權益保護,實現長效治理,並積極推動新時代和諧勞動關(guan) 係健康發展。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累計為(wei) 1511名農(nong) 民工解決(jue) 拖欠工資3401.5萬(wan) 元……
在日喀則,該市在民生領域始終堅持千方百計抓項目、竭盡全力抓項目、規劃引領抓項目、突出特色抓項目。截至2024年1月,日喀則市已建成789所幼兒(er) 園,在建87所幼兒(er) 園,覆蓋全市1235個(ge) 村居,覆蓋率達73%;879所學校實現供暖,邊境地區鄉(xiang) 鎮學校供暖實現全覆蓋;投入資金3.6億(yi) 元,開展市人民醫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亞(ya) 東(dong) 和崗巴兩(liang) 縣人民醫院提標擴能項目,以及仲巴縣裏孜口岸醫院、市第六高級中學、薩迦等4縣高海拔縣城供暖工程和18個(ge) 保障性住房等項目建設……不難看出,西藏始終堅持以人為(wei) 本,在民生建設上用心用情,讓民生服務不斷“升溫”,使百姓安居樂(le) 業(ye) 、生活幸福,不斷提升雪域高原居民的生活品質。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確立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會(hui) 議強調,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一方麵聯係著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一方麵牽連著發展大局。在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引領下,西藏根據自身特點,做到為(wei) 民服務要下“先手棋”;深入實施就業(ye) 創業(ye) 、文化惠民、社會(hui) 救助、安全生產(chan) 等民生工程;加強誌願服範圍,想方設法為(wei) 身邊群眾(zhong) 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長期以來,西藏社會(hui) 大局持續穩定向好、經濟建設全麵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近些年,西藏在全國率先建立15年公費教育政策體(ti) 係和學生資助政策體(ti) 係,實施基礎教育擴優(you) 提質、職業(ye) 教育提質培優(you) 行動計劃和高等教育振興(xing) 計劃;持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大力改善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細化落實“人才工作19條”;公路建設裏程突破12萬(wan) 公裏,所有的縣鄉(xiang) 和建製村都通了油路或者硬化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包蟲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實現願治盡治、應治盡治,兒(er) 童先心病、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白內(nei) 障診療水平不斷提高……
在新時代,麵對新機遇新挑戰,西藏緊緊圍繞民生服務堅決(jue) 走好新時代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既從(cong) 群眾(zhong) 中發現問題,又從(cong) 群眾(zhong) 中尋找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在“辦實事解民憂,解難題促發展”方麵取得顯著成效。隨著就業(ye) 、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一件件民生實事不斷落地見效,西藏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新利平台 文/王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