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wei) 大民族。”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各民族血脈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濟相依、情感相親(qin) 等五個(ge) 方麵深入闡述“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曆史必然”,深刻指出“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所孕育的偉(wei) 大祖國、偉(wei) 大民族,永遠是全體(ti) 中華兒(er) 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係”。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ge) 民族多元一體(ti) 、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guan) 係,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特別是在抵禦外侮、防止分裂、維護統一的進程中,各族人民空前團結、同仇敵愾,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wei) 大史詩。曆史充分表明,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shu) 寫(xie) 了輝煌的中國曆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wei) 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是我國的一個(ge) 顯著特征,是先人們(men) 留給我們(men) 的豐(feng) 厚遺產(chan) ,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you) 勢。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深厚的家國情懷與(yu) 深沉的曆史意識,為(wei) 中華民族打下了維護大一統的人心根基,成為(wei) 中華民族曆經千難萬(wan) 險而不斷複興(xing) 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幾千年來曆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生生不息、綿延不斷,關(guan) 鍵在於(yu) 中華民族始終堅持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wei) 一體(ti) ,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qin) 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nei) 生動力。曆史充分表明,各民族血脈相融,是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形成和發展的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華民族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內(nei) 生動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一體(ti) 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經濟相依,是中華民族構建統一經濟體(ti) 的強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親(qin) ,是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堅強紐帶。
各族人民親(qin) 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更加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各民族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果,各民族隻有不斷團結融合、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我們(men)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也必須由各民族共同維護、鞏固和發展;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必須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各地區各民族隻有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經濟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動國家經濟繁榮、更好實現自身經濟發展;情感上相互親(qin) 近是形成和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堅強紐帶,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的人心基礎。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在這片遼闊、美麗(li) 、富饒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個(ge) 共同家園,就是中國;都有一個(ge) 共同身份,就是中華民族;都有一個(ge) 共同名字,就是中國人;都有一個(ge) 共同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麵向未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持續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我們(men) 就一定能凝聚起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