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數據

手繪|大有可為的藏醫藥產業

發布時間:2020-09-01 09:45:00來源: 新利平台

  日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正是在青藏高原這塊生態高地上,具有千年傳(chuan) 承曆史的藏醫藥逐漸發展起來。

  藏醫藥是2006年全國唯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少數民族醫藥學,具有完整的理論體(ti) 係和豐(feng) 富的臨(lin) 床實踐經驗。西藏自治區擁有豐(feng) 富的藥用野生動植物及礦物資源,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品種多達188種。

  盡管青藏高原野生藥材資源豐(feng) 富,鑒於(yu) 藥材資源生長與(yu) 天然繁育能力十分脆弱,在青藏高原建立藏藥資源保護繁育基地就十分必要。2017年,西藏多部門聯合出台的《西藏自治區醫藥工業(ye) 發展規劃(2017-2025年)》,明確大力發展中(藏)藥,積極發展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2020年8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加強原生植物保護管理的通告》就原生植物及其製品的保護做出了詳細規定。到2025年,西藏全區藏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麵積將達到3萬(wan) 畝(mu) 以上,醫藥工業(ye) 產(chan) 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西藏還將加快藏藥材生產(chan) 基地建設,采取“企業(ye) +科研+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重點支持大花紅景天、藏木香等常用藏藥材和瀕危野生藏藥材的繁育種植。同時,加強人工藥材基地規範化培育,加強野生藏藥材資源普查編目與(yu) 保護開發。


圖為(wei) 手繪青藏高原上的藏醫藥材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自2000年就開展了瀕危藏藥材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到2015年,自治區農(nong) 科院蔬菜所組培中心組建了藏藥材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團隊,加大了對瀕危藏藥材種苗研究技術的研究。目前,紅景天、獨一味、西藏棱子芹、喜馬拉雅紫茉莉和藏木香5種瀕危藏藥材種苗繁育技術已成熟,並進入到了推廣種植階段,推廣麵積有上千畝(mu) 。

  少數民族醫藥作為(wei) 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chan) 生活實踐和與(yu) 疾病作鬥爭(zheng) 中逐漸形成並不斷豐(feng) 富發展的醫學。扶持少數民族醫藥事業(ye) 發展,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ye) 的既定方針。我國55個(ge) 少數民族中有35個(ge) 民族發掘整理了本民族醫學資料,藏、蒙、維、傣、壯、朝、苗、瑤、回、彝、土家、布依、侗、哈薩克、羌共15個(ge) 民族設有本民族醫藥的醫院。近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藏醫藥的保護、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更是把藏藥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新利平台 手繪/朱翠平 編輯/周蕾蕾)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