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西藏自治區主要城鎮環境空氣平均優良率超95%
2019年,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按照全國和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決(jue) 策部署,紮實推進藍天、碧水、淨土汙染防治攻堅戰,西藏自治區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you) 良率達到95%以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建設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試點
22個(ge) 國控地表水達到考核要求
2019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以保持生態環境質量優(you) 良為(wei) 核心,以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wei) 抓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整治責任,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麵開展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開創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麵。
在碧水“升級戰”方麵,製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區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行動方案》,建設了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試點,22個(ge) 國控地表水全麵達到考核要求,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水域標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良好,全區無黑臭水體(ti) 。
在淨土“陣地戰”方麵,完成了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和成果集成,開展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用地調查,重金屬汙染防控重點工作自查,全麵加強涉重金屬企業(ye) 項目監管。此外,還開展廢礦物油收集試點,在全國率先開展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運營管理情況評估,推動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土壤環境質量總體(ti) 保持穩定。
同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還開展了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昌都市、當雄縣被授予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市縣,隆子縣被命名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完成了1215個(ge) 村(居)、67個(ge) 鄉(xiang) 鎮、5個(ge) 縣區自治區級生態示範區創建審核。“西藏持續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全區45項整改任務、179項具體(ti) 措施序時推進。在生態環境保護考核方麵,完成29家區直部門和7市地、74縣區2018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考核,兌(dui) 現考核獎懲資金8400萬(wan) 元,自治區政府對考核不合格縣人民政府進行約談。”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強化環評剛性約束和規劃環評與(yu) 項目環評聯動,據悉,去年前三季度共完成38個(ge) 規範環評審查、781個(ge) 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178個(ge)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落實環境執法“雙隨機、一公開”製度,加強礦產(chan) 資源等重點行業(ye) 執法監管,去年前三季度共出動執法人員16994人次,檢查企業(ye) 項目5823家次,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63起,行政處罰金額達1085萬(wan) 元。
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啟動水汙染等防治地方立法工作
該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將持續加強燃煤鍋爐綜合整治,開展柴油貨車汙染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溫室氣體(ti) 減排,督促落實《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控製溫室氣體(ti) 排放工作方案》,加強氣候變化工作研究。
同時,還將持續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完成“十四五”地表水國控斷麵設置。完成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用地調查,形成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成果集成並上報國家審核。持續實施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農(nong) 牧區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完成農(nong) 村汙水處理設施項目試點。
另外,持續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加強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監測網絡建設和管理,建設“高原寒區實驗室”。推進雅魯藏布江中遊魚類棲息地保護,開展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創建和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範區評選,適時啟動水、土壤汙染防治地方立法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美麗拉薩”依然亮麗 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
2019年,西藏拉薩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主要江河湖泊、4個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完成植樹造林7.1萬畝、封山育林6.2萬畝,“美麗拉薩”依然亮麗。 [詳細] -
前八月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西藏拉薩排第二 空氣質量優良率99.6%
近日,記者從西藏拉薩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31日,拉薩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6%。在環保部公布的1至8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拉薩市排名第二。[詳細] -
近40年4500萬棵樹 西藏山南用綠色逼退黃沙
“你們想不到吧?以前,山南去拉薩的公路冬天會被沙丘堵塞,這裏的老百姓說‘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