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圍城”城更美
圖為(wei) 雪後的南山公園。記者 黃誌武 攝
藍天白雲(yun) 下,拉薩風光無限。
生態文明建設,關(guan) 係人民福祉,關(guan) 乎長遠發展。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環境立市”作為(wei) 第一發展戰略,全麵啟動“拉薩市周邊及山體(ti) 造林綠化(綠色圍城)”工程,城市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拉薩市周邊及山體(ti) 造林綠化(綠色圍城)一期工程包括南北西環道景觀綠化工程、生態景觀廊道建設、城市遊園建設、門戶景觀綠化、山體(ti) 生態修複試點工程,共涉及34個(ge) 項目點,總建設規模5991.62畝(mu) ,項目建設期為(wei) 2年,管護5年;二期工程分布於(yu) 城關(guan) 區、柳梧新區、達孜區周邊的山體(ti) 上以及拉薩市環城路沿線兩(liang) 側(ce) 的裸露地上。工程規模為(wei) 3186.9畝(mu) ,涉及22個(ge) 項目點(其中17個(ge) 重點區域造林點,5個(ge) 周邊山體(ti) 造林點),項目建設期為(wei) 1年,管護5年。”拉薩市聖地生態園林公司項目部部長呂強向記者介紹道。
清晨的南山公園,流水潺潺,一條條徒步小道鑲嵌在綠色的山間,水景、綠植景觀長廊一派詩情畫意;整齊排列的柳樹、鬆樹、楊樹、側(ce) 柏等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以綠色為(wei) 底,與(yu) 布達拉宮隔水相望,南山公園猶如一幅優(you) 美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時間回到8年前,南山因土壤貧瘠、岩石裸露,還是一座荒山。2012年,拉薩市全力推進“樹上山”造林綠化工程,經過先後在不同海拔、不同立地類型的片區進行春季、秋季人工造林實驗後,有針對性地試種不同苗木來源地和不同規格的喬(qiao) 木、灌木,探索出了南山山體(ti) 造林綠化苗木品種、規格、栽植技術和管護措施。該工程共計造林3323畝(mu) ,栽植各類苗木75萬(wan) 餘(yu) 株共98個(ge) 品種,在全區實現了海拔3650米以上、幹旱半幹旱地區山體(ti) 人工造林的突破。
山上有了樹遠遠不夠,還要進一步提高樹木的成活率,而樹木的成活率離不開後期的管護工作。因此,每年春天山體(ti) 解凍後,就要保證每周給樹木澆一次水。另外,由於(yu) 拉薩紫外線強度大、水分蒸發量高,有時還需要給樹木輸送營養(yang) 液……因此,一批批踏著晨露、身披晚霞的樹木養(yang) 護工人每天穿梭於(yu) 山間,檢查樹木的生長情況,進行補植補栽、灌溉等工作。拉薩市聖地生態園林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多布拉告訴記者:“我們(men) 從(cong) 3月8日開始複工,作為(wei) 園林工作人員,搶抓季節很重要,所以我們(men) 現在正在進行補植補栽。”
繼南山山體(ti) 造林試驗成功後,2018年2月,與(yu) 之遙遙相對的拉薩北山,涉及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濕地及北環路以北寺廟周邊的區域也開始了荒山染綠行動,短短3個(ge) 月時間就栽植苗木64959株,讓麵積2651畝(mu) 的山體(ti) 披上了“綠裝”,遠遠望去,梯田染綠,在北環線上構築起了生態屏障。目前,北山山體(ti) 綠化項目已全麵進入管護期,栽植的苗木成活率達95%以上。
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樹上山”,讓荒山變成了森林,也讓文化底蘊深厚的拉薩增添了底色,帶動了旅遊發展,催生了美麗(li) 經濟。“樹上山”,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在散步的市民紮西旺傑對北山曾經荒蕪的景象記憶猶新。“我家住在北山附近,以前這邊幾乎沒有什麽(me) 樹,靠近才能看到一些灌木植物,現在隔著遠遠地就能看到一片綠色,感覺特別棒。”紮西旺傑說。
紮西旺傑的個(ge) 人感受也是居住在這座城市人們(men) 的共同心聲。作為(wei) 高海拔城市,拉薩的生態環境既脆弱又敏感。如今,荒山變綠的夢想已實現,而如何將這些綠護好,同時將綠色擴充成多彩,是新一代園林人的任務。拉薩市聖地生態園林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呂強告訴記者:“北山修複項目在保護原生植被、恢複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見縫挖坑、見縫插綠’,以常綠常青樹種為(wei) 主的喬(qiao) 、花、灌相搭配,做到‘種一片、綠一片、活一片’。現在北山項目雖已完成,但按照我們(men) 的行業(ye) 標準,在針對‘三分鍾、七分管’的基礎上,我們(men) 采用了精細化管理。目前我們(men) 全麵灌溉,搭配複合肥確保苗木安全。”
在拉薩,除了荒山披上了綠裝外,城市內(nei) 也是樹木蔥鬱,綠草如茵,道路兩(liang) 旁的行道樹清新怡人,綠意越來越濃,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綠色生態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伴隨著“環境立市”戰略和“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一座綠樹成蔭、百草豐(feng) 茂、開門見景、推窗見綠的森林城市,正逐步向拉薩走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破解人與自然共生難題
20世紀70年代,為了緩解草畜矛盾,一群牧民趕著牛羊,從西藏那曲市申紮縣向北遷徙300多公裏,來到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無人區繁衍生息。[詳細] -
西藏拉薩恩惠苑社區啟動造林綠化工程項目
3月15日,西藏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恩惠苑社區、恩惠苑社區城林扶貧搬遷惠民綠化有限公司在蔡公堂街道辦事處蔡村五組香嘎嘎瑪隆溝啟動造林綠化工程項目。 [詳細] -
跨越半個世紀的生命遷徙
20世紀70年代,為了緩解草畜矛盾,一群牧民趕著牛羊,從西藏那曲市申紮縣向北遷徙300多公裏,來到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無人區繁衍生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