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丨走綠色發展之路,打造“綠富美”美麗鄉村
3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時隔15年再次來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餘(yu) 村考察。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在餘(yu) 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通過發展生態休閑旅遊,開農(nong) 家樂(le) 、民宿,辦漂流,餘(yu) 村實現了從(cong) “石頭經濟”到“生態經濟”轉型,從(cong) 一個(ge) 汙染村,完美轉變為(wei) 國家4A級景區、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li) 宜居示範村,不僅(jin) 環境美,還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在餘(yu) 村變成了現實。
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jue) 戰決(jue) 勝之年,堅決(jue) 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莊嚴(yan) 承諾。如何確保農(nong) 村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高脫貧攻堅質量,提升農(nong) 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餘(yu) 村的變化用實踐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餘(yu) 村的變化,是全國各地走綠色發展之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造“綠富美”美麗(li) 鄉(xiang) 村的縮影。
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自2014年起開始按照“兩(liang) 點、兩(liang) 區、一鎮”的目標全麵推進麻麻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如今寬闊的通鄉(xiang) 公路、凸顯門巴民族特色的樓房、潺潺不斷的水係景觀,迎來了流連的遊客,鄉(xiang) 村旅遊成為(wei)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致富產(chan) 業(ye) ;山東(dong) 省濰坊市昌樂(le) 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著力打造綠色生態農(nong) 業(ye) ,注重農(nong) 業(ye) 科技、自然景觀與(yu) 人文資源相結合,發展成為(wei) 集瓜菜種植、銷售、觀光旅遊、餐飲、休閑、娛樂(le) 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為(wei) 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昂拉鄉(xiang) 德吉村依托黃河水利風景和交通便利等優(you) 勢,實施休閑廣場、碼頭、自駕遊營地、露天沙灘、花海、農(nong) 耕體(ti) 驗、農(nong) 家樂(le) 等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項目,並解決(jue) 了部分就業(ye)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及自身的努力下,德吉村走上了旅遊脫貧之路。
經濟發展不以破壞環境為(wei) 代價(jia) ,通過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綠色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成為(wei) 了“綠富美”的宜居鄉(xiang) 村。一個(ge) 個(ge) 實踐再次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打造“綠富美”的美麗(li) 鄉(xiang) 村,還需“因地製宜、精準施策”,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調結構、優(you) 布局、強產(chan) 業(ye) 、全鏈條。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既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又降低汙染排放負荷。把全麵打造生態宜居農(nong) 村環境與(yu) 推動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深度融合,使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具有內(nei) 生動力和建設活力,具有可持續性。(新利平台 文/歐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嚴查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行為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西藏自治區關於禁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有關規定,西藏各級林草部門加強疫情防控預警,構築起行業防控疫情、管控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支援社會防治的堅強防線。[詳細] -
開展義務植樹 共建綠色拉薩
3月27日,區市142家單位的幹部職工來到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波瑪村,共同參加主題為“積極參與義務植樹,共建綠色幸福拉薩”的義務植樹活動,為拉薩大地再添新綠。 [詳細] -
更換景觀花箱 美化城市環境
日前,西藏拉薩市城關區潔達園林公司組織工作人員對宇拓路上可移動的景觀花箱進行吊裝移除,為下一步更換新的綠化植物做準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