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誓把荒灘變綠洲——西藏山南市萬人萬畝義務植樹活動見聞

段敏 發布時間:2020-04-16 09:56:00來源: 西藏日報

  4月7日上午,伴著遠山的皚皚白雪,和著微涼的春風,西藏山南市幹部職工帶著鐵鍬、水桶等植樹工具,乘車趕往雅江北岸、澤貢高等級公路紮囊大橋附近萬(wan) 人萬(wan) 畝(mu) 義(yi) 務植樹點。

  “到山南市委宣傳(chuan) 部工作以來,我幾乎參加了每年的義(yi) 務植樹活動。”山南市文明辦主任柯建華說,“義(yi) 務植樹是件令人高興(xing) 的事情,你看雖然昨晚下了雪,今天天氣也不是很好,但大家參加義(yi) 務植樹的積極性卻很高。”

  雅江植綠由來已久

  “我為(wei) 雅江植綠,共建‘綠色長城’。”山南人民在雅江沿岸植樹造林的曆史很早,西藏民主改革後,居住在雅江沿岸的群眾(zhong) 就開始在房前屋後、田地周圍自發地植樹,防沙治沙。上世紀九十年初,山南市開啟了雅江沿岸科學造林的曆史。如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雅江沿岸已經形成了一道長160多公裏、平均寬1.8公裏的“綠色長城”。

  近年來,山南市從(cong) 加快推進幸福家園建設出發,開展了萬(wan) 人萬(wan) 畝(mu) 義(yi) 務植樹活動。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副局長劉敬峰告訴記者,“萬(wan) 人萬(wan) 畝(mu) 義(yi) 務植樹活動總投資3500萬(wan) 元,種植麵積2.02萬(wan) 畝(mu) ,主要種植樟子鬆、紅花槐、刺槐、楊柳樹、水柏枝、砂生槐、張大人花等耐旱植物。”

  “你看,那片已經有了綠色的沙灘,是去年山南市幹部職工義(yi) 務植樹種下的。”記者沿著劉敬峰手指的桑耶鎮方向看去,雖然綠色不是很明顯,但透著綠意的沙灘,讓人眼前一亮。

  今年,山南市計劃在澤貢高等級公路紮囊大橋東(dong) 側(ce) ,義(yi) 務植樹2000畝(mu) ,進一步擴大“綠色長城”的麵積。

  “你們(men) 幾個(ge) 扛樹苗,你們(men) 幾個(ge) 挖坑……”隨著各單位負責人一聲令下,大家開始忙碌起來。

  義(yi) 務植樹爭(zheng) 先恐後

  扛樹苗的一字排開,栽樹苗的縱橫交錯,雖然黃沙襲來,植樹的人影顯得很小,但這絲(si) 毫沒有影響人們(men) 義(yi) 務植樹的熱情;相反大家幹得很起勁兒(er) ,不時傳(chuan) 出的歡笑聲,增添了義(yi) 務植樹活動的樂(le) 趣。

  據了解,當天,山南市直部門和乃東(dong) 區、貢嘎縣、紮囊縣幹部職工、學校師生、部隊官兵、生態崗位管護人員等近萬(wan) 人,參加了義(yi) 務植樹活動。

  “義(yi) 務植樹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山南市商務局幹部索朗仁增種完規定的10棵樹苗後,意猶未盡地投入到了幫忙的人群中,他說,“大家說說笑笑,一點都不覺得累。相反,大家覺得任務安排得少了,爭(zheng) 相多種幾棵。”

  義(yi) 務植樹,大家幹得非常認真,挖完坑後忙請技術指導來驗收,查看坑有沒有達到規定的深度,坑與(yu) 坑之間的間距是否合乎標準……

  “我們(men) 不是專(zhuan) 家,種樹得聽專(zhuan) 家的。不然,種樹成活率低就白忙活了。”說到這,原本喜歡開玩笑、樂(le) 天派的索朗仁增表情立馬變得嚴(yan) 肅起來。

  “今天我在雅江沿岸植樹造林,明天樹林為(wei) 我擋風沙。”索朗仁增說,“這些年,山南的風沙少了、天氣好了,這些都是植樹造林後的變化。”

  希望萬(wan) 畝(mu) 皆成林

  “希望今年種的都能成活,都能長成樹林。”植樹休息時,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出了心願。

  “應該增加一些管護團隊的力量,不然每年種那麽(me) 多,成活率不高,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希望有關(guan) 部門重視管理,派專(zhuan) 人澆水、維護,是大家共同的心聲。

  實際上,近年來,山南市投入到植樹造林的人力物力不少。雅江沿岸義(yi) 務植樹點建了灌溉取水井,鋪設了水管,水龍頭一開,就可以噴灌。

  但雅江植樹造林還麵臨(lin) 不少難題。“海拔高、風沙麵積大、洪水侵襲……這些影響我們(men) 在不斷找方法解決(jue) 。”劉敬峰說,“在高原植樹造林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近年來,山南市引進了一些防沙治沙企業(ye) ,加大了科學防沙治沙的力度。但義(yi) 務植樹的力量也不能忽視。沒有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努力,沙灘變綠洲的夢想很難實現。”

  “大家加油幹吧!”和著風沙簡單吃完午餐後,大家又開始投入到緊張地義(yi) 務植樹活動中。

  “多澆點,這樣樹苗的成活率會(hui) 高點。”下午的任務是澆水。大家排起長龍,手遞手將一桶桶水均勻地澆在樹苗上,希望它快快長大、盡快成林。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讓好生態變成好產業

    “文香故裏”、“核鄉記憶”、卡如溫泉、尼木藏雞……近年來,尼木縣不斷加大產業脫貧攻堅力度,通過引導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態脫貧產業。[詳細]
  • 西藏拉薩北山生態修複工程複工忙

    春意漸濃,時光正好。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西藏拉薩市各項綠化工作穩步推進。4月13日,在拉薩北山生態修複工程現場,隨處可見忙碌的園林工人和穿梭的機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