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集專家之智 助力“三江之源”生態保護

宋明慧 葉文娟 發布時間:2020-06-01 09:50:00來源: 青海日報

  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聚焦地球第三極生態文明探索研究,5月27日,以“地球第三極生態文明探索與(yu) 研究”為(wei) 主題的第二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論壇在西寧舉(ju) 行,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學與(yu) 資源研究所、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的專(zhuan) 家學者,圍繞青藏高原人類活動與(yu) 生態文明建設、草地的多功能性及實現途徑等進行主題演講,內(nei) 容涉及生態、地理、人文、曆史等各個(ge) 方麵。

  青海作為(wei) 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專(zhuan) 家學者建言獻智,以新視角和新方位,展示對青藏高原的新認識、新發現,推進研究第三極生態保護領域的前瞻性、趨勢性問題,進一步深化同國際國內(nei) 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交流合作,將為(wei) 推動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和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注入一股強大的思想動力。

  推動“地球第三極”

  生態保護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院士陳發虎作了《人類探索和適應青藏高原的曆史進程》主題演講,從(cong) 板塊構造理論、地球係統科學發展、現代高原探索與(yu) 資源利用等方麵,讓大家對“地球第三極”與(yu) 人類演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讓大家對“地球第三極生態保護”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

  正如陳發虎說,生態環境保護有一塊重要的內(nei) 容就是建立國家公園,基於(yu) 青海乃至青藏高原生態重要性,首先在青海探索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將為(wei) 我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具有示範作用和推廣價(jia) 值。立足於(yu)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保護與(yu) 發展實際看來,需要中央大力度投資,加大生態保護工程實施,進而實現高端保護。另一方麵最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就是在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以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協調統一的方式,解決(jue) 好當地群眾(zhong) 的發展問題,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合理規劃布局,以利於(yu) 人類發展的理念避免 “極端”保護,讓人成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體(ti) ,推動生態環境永久保護持續發展。

  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水體(ti)

  相變和水循環的關(guan) 鍵環節

  三江源地區在內(nei) 的青藏高原是中國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啟動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作為(wei) “亞(ya) 洲水塔”,其地表水資源及其變化對高原本身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水體(ti) 相變和水循環的關(guan) 鍵環節。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教授朱立平在作《青藏高原湖泊與(yu) 全球變化——響應、趨勢與(yu) 應對》主題演講時指出,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高海拔地區之一,對全球變化具有敏感的響應。湖泊是大氣圈、水圈和冰凍圈聯係的關(guan) 鍵紐帶,在全球變暖條件下對地表水循環過程具有重要的影響。

  朱立平說,“青藏高原的湖泊有多少水量賦存,氣候變化對其賦存條件和程度具有哪些影響,是湖泊研究回答其在“亞(ya) 洲水塔”水循環作用的根本問題,湖泊水體(ti) 質量如何,氣候變化對其有何影響,是湖泊研究回答其在“亞(ya) 洲水塔”中作為(wei) 可利用水資源的核心問題。同時,青藏高原地區的湖泊除了受降水影響外,還與(yu) 流域內(nei) 的冰川融水、凍土退化等具有緊密聯係,青藏高原的湖泊變化使得這些湖泊與(yu) 大氣間的水分和熱量交換發生明顯改變,進而影響了區域水循環過程。然而,不同地區影響湖泊水量平衡的主導要素如何,這些要素在氣候變化條件下如何發揮作用,是從(cong) 機製上準確理解湖泊在“亞(ya) 洲水塔”的水循環作用的關(guan) 鍵。在青藏高原各個(ge) 典型地區加強大湖流域的湖泊水量平衡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研究,開展降水、徑流、蒸發等要素的空間與(yu) 季節分布的觀測研究,利用水量總平衡和同位素分割等手段,研究湖泊水量平衡對不同補給來源變化的響應,能夠深入理解氣候變化對湖泊水量變化的影響過程與(yu) 機製。

  發揮草地多功能性

  處理好生態環保與(yu) 人的關(guan) 係

  此次論壇包括氣候環境變化、自然生態保護成效、第三極經濟文化圈人文研究,以大視角、大範圍、多層次對青藏高原進行探討,通過實踐使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成為(wei) “地球第三極”生態保護國家戰略的有力支撐。

  長期致力於(yu) 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在作《草地的多功能性及其實現途徑——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wei) 例》主題演講時指出,經過幾年時間的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即將設立成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在青海探索建設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的當下,最關(guan) 鍵的還是要解決(jue) 好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這將是以生態保護優(you) 先為(wei) 前提,讓原著居民在保護生態中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他認為(wei) ,處理好生態環保與(yu) 人的關(guan) 係,就是要充分發揮草地的多功能性。

  趙新全說,草地不僅(jin) 具有生態功能,還承載著生產(chan) 功能和生活功能,不僅(jin) 要用來載畜,更是物種多樣性的一個(ge) 載體(ti) 。以三江源為(wei) 例,這裏有雪豹等眾(zhong) 多“明星”動物,所以就要在保護過程中處理好家畜和野生動物之間的平衡關(guan) 係,人與(yu) 自然的共生關(guan) 係,持續加大生態補償(chang) 力度,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生態遺產(chan) 的同時,切實解決(jue) 好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論壇為(wei) 平台,集專(zhuan) 家智慧助力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正如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hui) 理事長鄧本太所言,“聚焦‘第三極生態保護’新概念,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的研究成果對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和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乃至於(yu) 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有很好的思想啟發和科學指導。”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