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區2019年牧草長勢綜合評定為“豐年”
據青海省生態環境廳2日對外發布的《2019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三江源區產(chan) 草量為(wei) 3983.66千克/公頃,其中可食草產(chan) 量為(wei) 3077.08千克/公頃,草地植被高度、覆蓋度及產(chan) 草量與(yu) 曆年的變化相比呈波動態勢,牧草長勢綜合評定為(wei) “豐(feng) 年”。
三江源地區位於(yu) 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至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亦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較氣候平均值偏高1.1攝氏度;年降水量601.6毫米,較氣候平均值多3成;年日照時數2390.1小時,較氣候平均值偏少9.2%。
據《公報》顯示,三江源區水資源總量為(wei) 612.39億(yi) 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了42.5%;草地植被平均高度為(wei) 5.7厘米,覆蓋度為(wei) 77%,其中優(you) 勢種蓋度32%;區域土壤侵蝕總麵積為(wei) 13.06萬(wan) 平方公裏,土壤侵蝕以輕度凍融侵蝕與(yu) 輕度水力侵蝕為(wei) 主;喬(qiao) 木林監測站點植被健康和更新狀況較上年有所好轉,喬(qiao) 木林鬱閉度、蓄積量均呈緩慢正增長趨勢,灌木林總體(ti) 呈增長態勢;沙化土地植被高度、蓋度、生物量與(yu) 往年總體(ti) 持平、略有增長;濕地植被蓋度、生物量較上年略有增長。
據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司文軒介紹,2019年,青海省完成了三江源二期、祁連山、青海湖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生態監測年度任務和41個(ge) 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年度考核,並完成了三江源二期工程階段性綜合評估。三江源二期生態監測項目獲得省考核辦年度考核優(you) 秀等次。同時,還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項目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構建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台,初步建成覆蓋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天空地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三江源區生態環境狀況等級以‘良’為(wei) 主,與(yu) 上年相比區域生態係統類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保持穩定。”司文軒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流域水質持續十年為優 多項指標呈增長態勢
2019年青海省地表水整體水質穩中向好,其中青海湖流域水質狀況為優,流域水資源、森林鬱閉度等多項指標呈增長態勢。[詳細] -
2019年青海各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
2019年,青海省縣域生態環境以“良”為主,三江源區、青海湖流域和祁連山區域等41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