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綠色,最美底色——拉薩市曲水縣生態發展見聞

黃誌武 發布時間:2020-06-05 16:09: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生態宜人的曲水縣城。黃誌武 攝

  從(cong) 一棵樹到萬(wan) 畝(mu) 林、從(cong) 幹旱少雨到綠色蔓延,綠色,已經成為(wei) 曲水縣的最美底色,而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清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曲水縣大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把建設美麗(li) 西藏、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實到行動上,讓良好生態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支撐點,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決(jue) 心把曲水打造成全新的綠美城市、百姓的生態家園。

  當汽車駛下機場高速,進入曲水縣轄區內(nei) ,可謂一步一景,處處可以看到鄉(xiang) 村景觀群。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藏式房屋坐落在318國道兩(liang) 旁,道路邊,不僅(jin) 有排列整齊的樹木,還有萬(wan) 畝(mu) 苗圃裝點;雅江從(cong) 南麵流過來,接納了拉薩河之後向東(dong) 流去,偶爾水鳥飛過,水麵碧波粼粼,猶如一幅秀美的畫卷。

  翻開2019年曲水縣林業(ye) 發展台賬,一組組喜人的數據躍然紙上:一年間完成義(yi) 務植樹100餘(yu) 畝(mu) ,群眾(zhong) 自發義(yi) 務植樹125畝(mu) ,全縣森林覆蓋率由“十一五”末的28.3%增長到33.24%……這是曲水縣綠色生態發展的見證,是全縣人民追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不懈努力的結果。

  初夏曲水,草木茂盛。在位於(yu) 拉薩河畔的三有村,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從(cong) 曾經的亂(luan) 石灘到如今的生態文明村,蛻變來之不易。

  在構建“三村”生態文明體(ti) 係成果中,曲水縣投入資金249.86萬(wan) 元,以創建生態文明村為(wei) 契機,以改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為(wei) 目標,努力將三有村、四季吉祥村、南木村建設成為(wei) 生態文明村。

  楊柳輕垂連片,草色青翠接雲(yun) 。行經在曲水縣318國道沿線,步步是風景,滿眼是綠色。除了構建“三村”,曲水縣還大力開展“四線”綠化提升改造工程,對318國道沿線、鄉(xiang) 村道路沿線、拉日鐵路沿線及拉貢高速沿線,以堅持有限、自然恢複為(wei) 主,係統地實施生態保護和修複。在保護現有植被的基礎上,抓緊“四線”沿途綠化帶的種植工作。

  完成轄區內(nei) 318國道沿線73.38畝(mu) 的綠化提升改造;完成南木村、茶巴朗村、達嘎村、色麥村等8個(ge) 行政村鄉(xiang) 村道路20731株旱柳栽植……一串串疊加的數字是對近年來曲水縣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

  陽光灑下,浩蕩東(dong) 流的雅江麵上,留下粼粼波光。

  以前,曲水縣轄區內(nei) 拉薩河、雅江流域沿岸的一片片河灘都是光禿禿的,如今變得鬱鬱蔥蔥,已披上了厚厚的綠裝。“這是我們(men) 近幾年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的成果。”參與(yu) 過曲水縣“兩(liang) 江四河”植樹造林工程的米瑪次仁自豪地說。記者看到,這綠色從(cong) 沿岸河灘一路延伸,與(yu) 遠處的山川相接,一望無垠、秀美壯觀。

  水土保持路漫漫。2015年,曲水縣啟動“兩(liang) 江四河”項目,並於(yu) 2016年正式實施,總麵積達兩(liang) 萬(wan) 餘(yu) 畝(mu) ,主要以楊樹、榆樹、沙棘、細葉紅柳為(wei) 主,涉及拉薩河流域和雅江流域河灘地。通過聲勢浩大的生態造林,短短幾年時間,拉薩河、雅江流域的河灘地已經變成“綠洲”,切實增強了生態防護能力,改善了周邊人居生活環境,提升了森林質量效益,增強了生態服務能力,達到了生態、社會(hui) 、經濟效益三贏目標。

  今後,曲水縣將繼續堅持以人為(wei) 本,把群眾(zhong) 的要求與(yu) 願望作為(wei) 造林綠化的根本出發點,提升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引導群眾(zhong)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改變陳規陋習(xi) ,追求科學文明的健康生活。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緊迫性,切實改善村居環境衛生麵貌,提高文明素質,提升文明程度,增強全民參與(yu) 綠化的意識,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健康發展。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