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 鳥語花香——西藏林芝市多舉措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在林芝市福建公園一角,花開燦爛,柳葉初萌,人們(men) 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公園欣賞美景。圖為(wei) 群眾(zhong) 在樹下拍照留念。王珊 攝
走進時下的林芝,桃紅柳綠,草長鶯飛,隨處都是一幅令人見之忘俗的山水畫卷。而這樣令人心醉的美景,不僅(jin) 源自於(yu) 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更是林芝市全市上下用心嗬護的結果。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勇於(yu) 擔當,苦幹實幹,用實際行動,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答卷。
提升綠色生態效益
“現在每家每戶房前屋後都有一塊經濟林木種植地,主要種植蘋果、葡萄、水蜜桃、梨子等,這樣不僅(jin) 美化了環境,還能帶動百姓致富。”朗縣洞嘎鎮卓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說。
據介紹,目前,全市直接參與(yu) 生態旅遊業(ye) 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近3萬(wan) 餘(yu) 人,生態農(nong) 牧業(ye) 輻射帶動1.9萬(wan) 餘(yu) 戶7.8萬(wan) 餘(yu) 名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在此基礎上,林芝市有效發揮特色農(nong) 牧業(ye) 基礎作用,加快建設“一帶四基地”,全市特色林果、綠色有機茶葉、蔬菜、藏藥材種植規模分別達到27.33萬(wan) 畝(mu) 、2.04萬(wan) 畝(mu) 、1.15萬(wan) 畝(mu) 、1.22萬(wan) 畝(mu) 。
林芝市把生態環境保護與(yu) 脫貧攻堅有機結合,每年從(cong)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轉移支付資金中拿出10%用於(yu) 購買(mai) 就業(ye) 崗位,優(you) 先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zhong) 就近就便轉成護林員、自然保護區管理員、環境保護監督員,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目前,全市生態崗位達3.24萬(wan) 餘(yu) 個(ge) ,實現年人均增收3500元。
加強環境執法監管
“環境執法務必重拳出擊,保持對環保問題整改的高壓態勢。”林芝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林芝市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深入開展環保大檢查,持續提升基層環保執法能力,全麵查找薄弱環節,嚴(yan) 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
“隻要發現環保問題,立即奔赴現場、直接督察,做到發現一起、整改一處。”據工作人員介紹,2013年以來,林芝市累計檢查企業(ye) 340餘(yu) 家,辦理中央環保督察案件32批38件,同時,全麵加強砂石場、預製廠等整治工作,依法取締手續不齊全、運營不規範砂石場。
開展國土綠化工程
綠色,象征著生命和希望。
近年來,林芝市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活動,植綠增綠、見縫插綠,大力開展義(yi) 務植樹,完成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鄉(xiang) 村綠化、防沙治沙等多個(ge) 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目前,全市海拔4300米以下15個(ge) “無樹村”、2250個(ge) “無樹戶”植樹空白全麵消除,栽植麵積達3300餘(yu) 畝(mu) 。全市城區綠化麵積為(wei) 531.85萬(wan) 平方米、綠地麵積為(wei) 524.41萬(wan) 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綠地覆蓋率分別達42.55%、41.95%。全市林地麵積653.8萬(wan) 公頃,森林麵積543.6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53.6%。
如今,漫步在巴宜區的河畔,鳥語花香、綠蔭環繞,到處散發出生態和諧的時代氣息。“這多虧(kui) 了近幾年的環境整治,我們(men) 才能有這麽(me) 舒適的生活。”居住在幸福小區的市民陳先生高興(xing) 地說:“能在家門口親(qin) 近綠色,呼吸新鮮空氣,真是太好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植樹護綠正當時——西藏林芝市2020年義務植樹活動小記
據介紹,2020年林芝市計劃義務植樹6800畝。目前,全市各縣區均已開始義務植樹活動,其中,墨脫縣已種植13000株經濟林木,折合麵積400餘畝。[詳細] -
西藏林芝市巴宜區近年來全麵啟動人居環境改善工程
近年來,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全麵啟動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加強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村莊庭院綠化實現全覆蓋,水、大氣、土壤環境達標率實現10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