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廣泛動員 突出生態 係統治理

杜宣逸 發布時間:2020-06-08 13:51: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2019年,生態環境部啟動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 “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為(wei) 確保規劃編製順利開展並實現規劃“管用,好用,解決(jue) 問題”,生態環境部選取廊坊、四平、哈爾濱、湖州、東(dong) 營、濟寧、廣州、璧山區、銅川、渭南等10個(ge) 地市(區)率先開展了試點。4月份以來,10個(ge) 地市(區)及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各流域海域局、技術支撐單位齊心協力推動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與(yu) 以往相比,此次的規劃編製包括試點工作突出了三方麵的創新。

  開門編規劃,讓更多的人參與(yu) 進來

  試點中,廊坊、湖州、東(dong) 營、濟寧、廣州、璧山區等市(區)通過問卷調查城鄉(xiang) 居民、離退休幹部等了解當地水生態環境情況,到河邊湖畔訪問垂釣者和周邊居民,向他們(men) 了解對河湖以前的印象,有哪些魚,有多少魚;這些年河湖的變化,水量多了還是少了,魚多了還是少了;以及他們(men) 對未來河湖變化的期望,近距離了解民眾(zhong) 切身需求。

  銅川市、渭南市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區縣及相關(guan) 部門、基層單位、群眾(zhong) 代表召開了多次征求意見及會(hui) 商會(hui) 議,通過會(hui) 商座談,宣講此次規劃編製願景目標,共同追憶垂柳拂岸的美麗(li) 畫麵、喚起鄉(xiang) 愁記憶,形成編製工作的最大合力。

  四平市等地通過廣播電視台、市生態環境局網站、微信、微博等官方賬號公開征求全社會(hui) 的意見,與(yu) 百姓麵對麵交談,同社會(hui) 各方麵接觸,全過程、全方位調動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水生態保護的積極性,讓調研活動更接地氣。

  今年1月以來,生態環境部開展“我為(wei) ‘十四五’水生態環境改善獻計策”活動,公開向社會(hui) 征集意見建議,請大家描繪記憶中的美麗(li) 河湖,全過程、全方位調動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水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共回收了調查問卷1189份。其中涉及“十四五”規劃建議的536份,主要建議集中在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環境風險4個(ge) 方麵。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還將開展“美麗(li) 河湖優(you) 秀案例”征集活動,向全社會(hui) 公開征集河湖治理中生態優(you) 美、人水和諧的正麵典型,通過典型示範作用,帶動全社會(hui) 共同關(guan) 注並參與(yu) 到“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有河有水、有魚有草,更加突出水生態

  “十四五”規劃編製堅持目標導向,突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提出了“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遊泳”的目標。以此為(wei) 原則,各試點城市在以往規劃隻注重水質改善的基礎上,增加了水生態的目標要求。

  四平市提出“西遼河恢複有水、東(dong) 遼河恢複有魚”的總目標,力爭(zheng) 西遼河雙遼段恢複有水河流長度10 公裏,恢複有水時長120天,東(dong) 遼河、招蘇台河恢複葛氏鱸塘鱧和餐鰷魚等土著魚類,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提升至整體(ti) 健康。

  哈爾濱立足大濕地、大農(nong) 業(ye) 、大森林的生態現狀,打造北方寒地水係治理體(ti) 係,在水質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升級打造哈東(dong) 沿江國際重要濕地,在一些水域試點恢複東(dong) 北雅羅等已消失土著魚類。

  湖州市擬定了“十四五”期間“治藻、治渾、治網,提升水生態、提升水質”的“三治兩(liang) 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總方向,以及除航道外的主要水體(ti) “岸綠、水草綠,水活、魚蝦活,透明度30厘米以上”的“兩(liang) 綠兩(liang) 活一透”總目標。

  濟寧市以南四湖和入湖河流為(wei) 重點,構建“生態河道、綠色流域、健康湖泊”,實現12條河水質達標,保障南水北調東(dong) 線水質安全,維持南四湖水位,控製和改善南四湖區水體(ti) 輕度富營養(yang) 化,逐步恢複赤眼鱒等土著魚類。

  以河湖為(wei) 單位係統研究梳理工作,讓老百姓清楚哪條河要變成什麽(me) 樣,以及為(wei) 了這個(ge) 變化要做哪些工作

  以河湖為(wei) 單元提煉各行政區域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要點也是規劃編製和試點工作的一大創新,通過河湖,把當地的生態環境問題、症結、對策、落實(項目)串聯起來,說清楚每條(個(ge) )河(湖)有什麽(me) 問題,“十四五”要實現什麽(me) 目標,圍繞這些目標要做那些事情,讓老百姓明明白白,感受更真切,讓規劃真正起到指導實際工作的作用。

  廊坊市分析了8條主要河流4個(ge) 方麵的短板,力爭(zheng) 五年時間做到兩(liang) 條河恢複生態基流,實現“有河有水”;3條河水質改善,全境“消劣”;3條水質已達到地表水Ⅳ類及以上標準的河,進一步修複水生態係統,實現“有草有魚”“人水和諧”目標。

  東(dong) 營市以黃河為(wei) 軸,兼顧城區的河流和入海河流,提出了“一軸兩(liang) 區六帶多廊道”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空間布局,力爭(zheng) 實現全市29條河流穩定達標,15條斷流河流實現“有水”,河湖水生態得到持續鞏固提升。

  銅川市要通過五年的努力讓1條河有水、3條河改善、8條河開展水生態修複,渭南市在全市44條河中選取10條河和兩(liang) 個(ge) 濕地公園作為(wei) “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銅川、渭南兩(liang) 市還將聯手推動解決(jue) 石川河斷流問題。

  璧山區提出璧南河幹流生態基流得到基本保障,境內(nei) 10條10公裏以上次級河流全麵消除劣Ⅴ類,並修複部分河湖生態緩衝(chong) 帶、濕地,降低水庫富營養(yang) 化指數。

  廣州市提出水質目標優(you) 良比例為(wei) 69.23%,全麵消除轄區內(nei) 劣Ⅴ類水體(ti) 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ti) ,同時要求改建綠色小水電及水閘,修複河湖生態岸線等。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