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藏地江南”:領略生態林芝,感受幸福生活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不得不說,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把這一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得淋漓盡致。林芝是全國既有“綠水青山”又有“冰天雪地”的地方之一。在這裏,雪域的壯闊與(yu) 江南的秀美得到了神奇的統一。生活在這裏的人們(men) ,又有怎樣動人的故事帶給大家呢?
圖為(wei) 尼洋河畔風光
圖為(wei) 6月18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調研組一行來到久巴村和色果拉村調研
據了解,2003年,久巴自然村與(yu) 色丁當噶自然村合並為(wei) 久巴行政村。久巴行政村隸屬於(yu)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族鄉(xiang) ,位於(yu) 318國道旁、尼洋河畔,距離林芝市區30公裏左右。全村共有30戶、123人。這裏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屬於(yu) 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自然環境良好。冬季溫和幹燥、夏季濕潤無高溫,適宜種植天麻、草莓、蘋果、櫻桃、李子等經濟作物。
2002年以前,久巴村群眾(zhong) 的收入主要來源為(wei) 砍伐林木、上山挖鬆茸,日子過得緊巴,尤其是後來西藏自治區全麵實施天然林保護政策,不允許砍伐樹木後,村民們(men) 失去了經濟來源。
圖為(wei) 久巴村村民從(cong) 大棚采摘的新鮮草莓
現任村支部書(shu) 記多布傑介紹,在林芝市、巴宜區農(nong) 牧局和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黨(dang) 支部及村婦聯的帶領下,2009年久巴村成立了草莓種植產(chan) 業(ye) 合作社。目前,久巴村共有溫室大棚56座,平均每戶擁有2座溫室大棚。草莓合作社項目,通過對久巴村婦女開展農(nong) 業(ye) 科技培訓、發放農(nong) 業(ye) 知識手冊(ce) ,來提升婦女農(nong) 業(ye) 種植技能、提高群眾(zho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水平,鼓勵婦女群眾(zhong) 在提升產(chan) 量和產(chan) 值上下功夫。按照全村1戶2個(ge) 溫室大棚計算,每戶年平均增收6萬(wan) 元,做到了全村沒有貧困人口。如今的久巴村,居民家家戶戶有了收入來源,每家每戶都住著500平米的房子,寬敞筆直的水泥公路、幹淨整潔的村容村貌是久巴村留給大家的印象。
圖為(wei) 久巴村社區街道
色果拉村位於(yu) 米瑞鄉(xiang) 西方向、雅魯藏布江沿岸,距縣城40公裏左右。全村37戶,173人。多年前,由於(yu) 受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雅魯藏布江一帶的沙化問題很嚴(yan) 重,植被變少,到了河水泛濫期,良田更是被洶湧的江水肆意破壞,沙塵天氣頻發,不僅(jin) 對村裏的房屋造成破壞,也對村民的健康帶來威脅。
近年來,村黨(dang) 支部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開始帶領村民實施防沙造林工程,製定了每年種樹麵積1000畝(mu) 到2000畝(mu) 的任務,到現在一直沒有間斷過。10年間,色果拉村已經種了幾十萬(wan) 棵樹,種植麵積接近6000畝(mu) 。現在的色果拉村,綠樹掩映,景色迷人,一棟棟特色鮮明的工布民居錯落有致。庭院裏,鮮花怒放,居室內(nei) ,窗明幾淨。
圖為(wei) 色果拉村一戶居民的住所
據色果拉村村支書(shu) 介紹,色果拉村居民喜愛把鮮豔的五星紅旗插在屋頂,以往由於(yu) 風沙大,經常把插在屋頂的國旗吹歪,於(yu) 是村民自發在每家每戶門前修建了升旗台,每到國慶、“七一”等重大節日,都會(hui) 舉(ju) 行升旗儀(yi) 式。另外,村委會(hui) 有專(zhuan) 門的舊國旗回收箱,用來收納村民家裏的舊國旗,村民上交舊國旗可以換取新的國旗。
林芝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生態環保工作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林芝的“大環保”格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之路、走綠色發展的道路。
除了久巴村和色果拉村的人民生活狀態的改善,“十三五”以來,林芝在改善民生和生態保護方麵做出了多方麵的努力。
一方麵是推進全麵參保計劃,落實政府代繳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費政策。林芝擴大了現在自治區規定的代繳範圍,將中度殘疾人、五保戶、寺廟僧尼等困難群體(ti) 也列入代繳範圍,每人每年為(wei) 其代繳最低檔次100元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
同時,還健全維權機製,使勞動關(guan) 係和諧穩定。林芝建立了保障農(nong) 民工工資支付製度,保障農(nong) 牧民工合法權益。2016年以來,先後為(wei) 各類勞動者追發勞動報酬超過2億(yi) 元。2020年6月7日,林芝市確定了首批73名農(nong) 牧民學員前往山東(dong) 藍翔技師學院,參加川藏鐵路項目“訂單式培訓”(鋼筋工、焊工、機械維修等),培訓後可實現轉移就業(ye) 。
在教育方麵,注重落實教育惠民,提升人民素質。一是促進教育公平,完善現代民族教育體(ti) 係,實現人民群眾(zhong) 有學上的願望。林芝目前的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小學階段入學率、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為(wei) 89.83%、99.97%、104.15%、96.92%、93.45%。二是推進教育改革,均衡優(you) 質資源,有效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的需求。林芝市充分借助廣東(dong) 省對口支援的優(you) 勢,現有60所學校與(yu) 廣東(dong) 省結成友好學校。林芝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方麵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疫情期間,全市統籌規劃網課教學,真正做到了“停課不停學”,覆蓋到了全市所有的鄉(xiang) 鎮。三是立足實際做好教育扶貧、教育惠民工作。林芝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工程,對義(yi) 務教育階段3705名建檔立卡在校貧困生實施精準資助,實現了無一人因貧輟學的目標。
並且,林芝市在夯實創業(ye) 載體(ti) ,助推創業(ye) 發展方麵也做了許多工作,建成了永久精準扶貧雙創孵化基地,魯朗創客產(chan) 業(ye) 園成功創建自治區級眾(zhong) 創空間,7縣(區)均已建成雙創基地,實現市縣(區)兩(liang) 級全覆蓋。2018年以來,全市281家企業(ye) 和團隊入駐雙創基地,吸納就業(ye) 1835人次(其中: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391人)。
林芝有著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條件,是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一直以來,經濟發展與(yu) 生態平衡難以兩(liang) 全是一個(ge) 長期困擾著人們(men) 的問題,而林芝在經濟快速高質量增長的情況下,生態環保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確保了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
林芝不斷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製度,製定《林芝市打擊環境違法犯罪活動聯動機製》,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製,推行“環保+公安”“環保+市政”“環保+旅遊”等聯合執法新模式。
林芝還注重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立生態保護區工作,加快推進土壤生態修複和治理,對醫療廢物處置中心、7縣(區)生活垃圾填埋場開展土壤常規監測,建設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係統建設,及時發布土壤環境質量數據,提升環境監管水平;在生態工程建設方麵下功夫,2019年,林芝造林綠化3.42萬(wan) 畝(mu) ,治理沙化2.37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10.5萬(wan) 畝(mu) 。2018年12月,林芝創建全國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全市共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1個(ge) ,自治區級生態縣6個(ge) 、生態鄉(xiang) 鎮44個(ge) 、生態村410個(ge) 。
圖為(wei) 工布江達縣一景
不斷提升全民環保意識。林芝的工布江達縣專(zhuan) 門設立綠色儲(chu) 蓄銀行——“垃圾兌(dui) 換積分超市”,為(wei) 培養(yang) 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可通過撿拾路邊垃圾交到專(zhuan) 門的“超市”積分,一定的積分可以兌(dui) 換日常生活用品。
近些年,林芝空氣質量達標率為(wei) 100%;轄區內(nei) 主要江河水質均達到或優(you) 於(yu) 地表水Ⅲ類標準,主要湖泊水質總體(ti) 達到Ⅰ類標準;18個(ge) 地表水斷麵、8個(ge) 國控斷麵各項指標均達標,水質達標率100%;13個(ge) 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林芝這個(ge) “藏地江南”,正變得越來越美麗(li) ,越來越幸福。(新利平台 通訊員/肖維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阿裏: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技能培訓 夯實氣象為農服務基礎
6月21日至22日,西藏自治區阿裏氣象局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技能培訓,特邀陝西中天有限公司火箭設備廠專家李同、胡江輝授課,普蘭、改則、劄達、日土四縣氣象局人影作業人員參加。[詳細] -
西藏日喀則市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 共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開展環境治理體驗活動,分批次、分時段邀請60名學生和誌願者代表參加“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日活動”,讓學生和誌願者切身感受垃圾、汙水、危廢處理工藝流程和處理成效。[詳細] -
青海:提升全省有害生物聯防聯控能力建設
6月18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由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主辦,海東市林業和草原局、互助土族自治縣政府承辦的青海省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控現場觀摩會17日在青海互助北山林場召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