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學者齊聚青海為黃河流域生態屏障及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圖為(wei) 高科院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程建平在線上致辭。 孫睿 攝
“此次論壇為(wei) 全球視野下的黃河流域和高原地區可持續發展搭建了重要的理念傳(chuan) 播平台、思想交流平台、政產(chan) 學研互動平台和國際科研合作平台,為(wei) 推動地區、中國和世界高原科學的創新發展積極作出貢獻。”16日,青海師範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毛學榮在青海西寧表示。
當日,第二屆高原科學與(yu) 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青海師範大學舉(ju) 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名院士、學者齊聚青藏高原,共話黃河流域生態屏障,並就如何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據了解,本屆論壇以“構築黃河流域生態屏障,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旨在圍繞黃河流域建設與(yu) 發展、高原科學研究、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等重大熱點開展深度交流探討。以期形成一批對青藏高原經濟社會(hui) 發展、科研創新、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具有突出價(jia) 值的深刻見解,發展成為(wei) 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高層次學術論壇。
毛學榮介紹,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黃河流域是中國“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經濟廊道,也是覆蓋和衍射東(dong) 中西部省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經濟紐帶,在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是青海生態保護的重中之重,是築牢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和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的核心任務。
中國高科院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青海大學校長、水利專(zhuan) 家王光謙認為(wei) ,“引黃濟寧”是支持西部地區協調發展、蘭(lan) 西城市群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民族團結和社會(hui) 穩定的戰略性標誌性工程。從(cong) 龍羊峽水庫引水,經隧洞穿越拉脊山自流輸入到湟水南岸,向湟水幹流及南岸、城鄉(xiang) 生活、工園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供水。
中國高科院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地質學專(zhuan) 家彭建兵說,黃河流域麵臨(lin) 的地球科學問題是,迫切需要站在地球係統科學前沿,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為(wei) 建沒造福人民的幸福黃河提供科技支撐。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簡稱“高科院”)院長兼學術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青海師範大學校長史培軍(jun) 表示,此次論壇將從(cong) 不同層麵、不同角度深入研討高原地區可持續發展前景,力圖形成一批對黃河流域研究、高原科學研究、地區科研創新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突出價(jia) 值的深刻見解和資政建議,產(chan) 生重要的社會(hui) 影響力。
另據記者了解,本屆論壇由“1+8”的形式組成,即1場主論壇,8場分論壇。第二屆高原科學與(yu) 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為(wei) 主論壇,同步舉(ju) 辦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yu) 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黃河分會(hui) 學術年會(hui) ,青藏高原地貌過程、氣候變化與(yu) 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大會(hui) 等8個(ge) 分論壇,論壇將持續至25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建立聯防聯控機製
為深入推進青海主要城市西寧、海東兩市大氣汙染聯防聯治,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立足實際,指導幫助西寧、海東市簽訂聯防聯控工作協議,為共同推進科學、精準、依法治汙提供了製度保障。[詳細] -
監測顯示:6月青海省草地產草量較近五年略增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16日消息稱,監測顯示,青海省6月草地產草量較近五年略增。“分析顯示,6月份草地產草量較去年同期持平略增,較近五年(2015至2019年)同期略增。[詳細] -
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赴果洛州調研 讓綠色成為群眾永久享受的財富
在果洛州達日縣精準扶貧商貿旅遊產業園、丹瑪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王建軍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實地察看產業培育、就業安置、社區服務品牌建設、搬遷群眾生產生活等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