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優勢 建設美麗昌都
近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昌都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認真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決(jue) 策部署,立足自身生態稟賦良好的比較優(you) 勢,堅決(jue) 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揚生態之長,做山水文章,興(xing) 綠色產(chan) 業(ye) ,積極探索出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之路。2019年11月,昌都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堅持以創立規,優(you) 化生態空間布局
始終堅持以規劃為(wei) 引領、以政策為(wei) 驅動的工作思路,先後組織編製了《昌都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9-2025年)》《昌都市“十三五”國土綠化建設規劃》等,構建了一個(ge) 較為(wei) 完整的生態環保規劃體(ti) 係,為(wei) 昌都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提供了科學、合理、前瞻的理論依據。一是科學劃定生態功能分區。根據主要江河流域分布、植被覆蓋類型及其他相關(guan) 生態條件,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將全市劃分為(wei) 瀾滄江—怒江上遊水源涵養(yang) 功能區、西北部農(nong) 牧產(chan) 品供給功能區、東(dong) 北部農(nong) 牧產(chan) 品供給功能區和南部林產(chan) 品供給功能區,針對每個(ge) 分區實施符合區域實際的發展保護戰略。二是嚴(yan) 格保護環境敏感區域。按照西藏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和分布意見,初步完成“三線一單”劃定,成果已提交審查,科學精準劃分保護和開發區域,共劃定紅線麵積4.27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麵積的38.9%;編製完成“三江”流域昌都段地質災害防治專(zhuan) 項規劃;加強重點區域保護,全市共建立西藏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公園9個(ge) (其中:國家級8個(ge) 、西藏自治區級1個(ge) ),總麵積44.82萬(wan) 公頃。三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修訂印發了《昌都市縣(區)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編製了《昌都市土地利用總體(ti) 規劃調整方案》。
堅持以創增綠,守護藍天碧水淨土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處理好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把保護好藏東(dong) 高原生態作為(wei) 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最大貢獻。一是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按照《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全麵消除並鞏固“無數村”“無樹戶”,大力實施林業(ye) 生態建設提升工程和“拆牆透綠”行動計劃,在點上彰顯風情,在線上構築風景,在麵上打造風光,構建“點、線、麵”相結合的綠色生態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麵積達382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4.78%、活力木蓄積量達2.62億(yi) 立方米、濕地保護麵積達1.6萬(wan) 公頃,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到9.76平方米。二是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加強源頭防控和過程嚴(yan) 管,嚴(yan) 格落實環評審批和“三同時”製度,實現了“三高”企業(ye) 和項目零審批、零引進,從(cong) 源頭上遏製了環境汙染。2019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國家一級(優(you) )和二級(良)的天數為(wei) 363天,優(you) 良率達100%;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優(you) 於(yu)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三是深入推進河湖長製。設立市、縣、鄉(xiang) 、村四級河湖長2555名,共計巡查河湖1.1萬(wan) 餘(yu) 人次,清理河湖及岸線垃圾1300餘(yu) 噸,排查轄區流域麵積50平方公裏以上河流和水麵麵積1平方公裏以上湖泊“四亂(luan) ”問題171處,現已全部清理銷號。
堅持以創興(xing) 業(ye)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政策、生態、資源優(you) 勢,積極整合資源要素,創新發展措施,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整體(ti) 實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穩步提升,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chan) 統籌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一是綠色工業(ye) 穩步發展。積極創建國家“西電東(dong) 送”接續基地和藏東(dong) 有色金屬產(chan) 業(ye) 基地,金沙江上遊水電開發加快推進,八宿海螺、芒康海通、高爭(zheng) 二期等綠色建材項目基本建成,2019年,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32.42億(yi) 元;將保障生態環境安全作為(wei) 園區經濟發展的前提,大力推行“一區多園”,製定經開區3年財政收入留成等支持政策,促進企業(ye) 、要素、創新聚集,2019年各類園區新增企業(ye) 300餘(yu) 家,完成入庫稅收10.18億(yi) 元。二是生態旅遊形式多樣。大力實施“創建特色鄉(xiang) 村旅遊工程”,著力打造“傳(chuan) 奇昌都·卓卓康巴”旅遊品牌,持續推動旅遊發展提質增效。成功舉(ju) 辦熱巴、鍋莊藝術高峰論壇,然烏(wu) 來古冰雪節等,漆畫唐卡、石頭唐卡走向區外,2019年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8%。三是特色農(nong) 牧業(ye) 蓬勃發展。立足昌都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you) 良的生態氣候條件,調整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發展大龍頭、扶持合作社、延伸產(chan) 業(ye) 鏈,積極開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培育和特色品牌打造,2019年農(nong) 牧特色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同比增長13%。四是科技促進成效顯著。重點圍繞特色家畜選育與(yu) 健康養(yang) 殖、牧草種質改良與(yu) 利用、清潔能源利用技術研發與(yu) 集成應用、生態保護技術研發與(yu) 大數據平台建設等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累計完成科技項目投資8899萬(wan) 元。農(nong) 牧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8%,科學技術普及率達到93%。
堅持以創促管,共享綠色健康生活
持續深化“七城同創”,務實重幹、開拓創新,完善製度、落實責任,不斷健全城市治理體(ti) 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綜合競爭(zheng) 力。一是加快小城鎮規劃建設。編製完成《昌都城鎮體(ti) 係規劃》及縣城、重點小城鎮和美麗(li) 村莊規劃,初步形成了以市區為(wei) 中心、各縣城為(wei) 主體(ti) 、鄉(xiang) 鎮為(wei) 支撐的城鎮規劃體(ti) 係。二是探索城市精細管理。製定《昌都市愛國衛生管理條例》,推行網格化城市管理“街長製”。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1.4億(yi) 元,在城區新建二級標準公廁12座、垃圾中轉站5座,維修整治生活垃圾填埋場1座,購買(mai) 環衛專(zhuan) 用車35輛,設置果皮箱1500餘(yu) 個(ge) ,市政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三是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成功創建西藏自治區級生態鄉(xiang) 17個(ge) 、生態村175個(ge) ,規範村級垃圾投放點91個(ge) ,配置鄉(xiang) 村生活垃圾轉運車輛1194輛,累計改造戶廁22392座,建成汙水處理廠11個(ge) ,深入開展“三整治、三提升”行動,群眾(zhong) 文明素養(yang) 進一步提升。四是倡導綠色環保出行。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實現綠色交通由試點帶動到全麵推進,開通城市公交線路4條,投入運營純電動綠色公交車50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極淨當雄 綠色明珠
在高原特色產業生態化方麵,當雄縣著力打造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世界旅遊目的地。[詳細] -
西藏昌都八宿縣然烏湖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側記:守護綠水青山 留住碧水藍天
據不完全統計,然烏湖景區及周邊共有植物58科153屬312種,有野生動物22目47科11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8種,國家Ⅱ保護動物17種。[詳細] -
青海黃河河湖長令:發起“守護母親河 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
中新網記者3日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作為黃河發源地,青海省已發布2020年第2號黃河河湖長令,決定開展為期一年的“守護母親河 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