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最美第三極”: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田金文 唐弢 曹鵬遠 發布時間:2020-08-06 10:26:00來源: 新華社

   雪域高原的8月,綠草如茵,山川競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度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多措並舉(ju) 保護冰天雪地、綠水青山。如今,雪域高原成為(wei) 美麗(li) 綠色高地,譜寫(xie) 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嶄新篇章。

   林進沙退 碧水青山塑造高原美

   “隻要你說話,沙子就會(hui) 掉下來”——這是西藏山南市隆子縣過去的一句諺語。上世紀中葉,因為(wei) 天氣幹旱,隆子河穀風沙肆虐,莊稼難以成活。

   “當年河穀裏全是沙土,幾乎看不到綠色。”73歲的隆子縣隆子鎮芒措村老書(shu) 記拉傑回憶說。為(wei) 了改善惡劣的自然環境,1964年起,隆子縣開始試種生命力頑強的沙棘。

(圖文互動)(2)“最美第三極”: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雅魯藏布江岸邊的綠樹(6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隆子縣的人工沙棘種植麵積達50.33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超過40%,形成了一條長40千米的綠色“長廊”,曾經的荒涼河穀“換顏”宜人景色。

   “經過不斷的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隆子縣自然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現在我們(men) 還推行林草共生的新模式,在沙棘樹下種植苜蓿草,不但有生態價(jia) 值,還有經濟效益。”58歲的護林員索朗仁增說,他已經在這個(ge) 崗位上堅持了20餘(yu) 年。

   為(wei)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西藏以“兩(liang) 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獅泉河、尼洋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為(wei) 重點,實施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林業(ye) 重點工程,西藏雅江流域早已告別“舉(ju) 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的曆史,高原披上了“綠色哈達”。

   西藏自治區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西藏各類沙化土地麵積較前期減少了3.5萬(wan) 公頃,年均減少麵積0.7萬(wan) 公頃,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和諧共處 森林草原成動物樂(le) 園

   驅車從(cong) 羌塘大草原經過,不時就會(hui) 和藏羚羊群“不期而遇”,並可見到野犛牛、藏羚羊和三五成群的藏野驢漫步草原,悠然自得。隨著西藏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增加,青藏高原特有的蹄類動物種群在逐步恢複。

   嘎瑪邊久住在那曲市雙湖縣城附近,他成為(wei) 一名野生動物保護員已經14年了,每年都要在外巡邏近半年,獨自巡查方圓上百公裏的無人區。每次出發前,他都要戴上紅袖套,掛上工作證,震懾盜獵分子。

   雙湖縣境內(nei) 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約有1.7萬(wan) 平方公裏,處於(yu) 無人區,大部分地區不通公路,嘎瑪邊久常常是騎著摩托車巡邏。

(圖文互動)(3)“最美第三極”: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在珠峰大本營附近,一隻黃嘴山鴉停在岩羊背上(5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因為(wei) 野生動物隨季節遷徙,嘎瑪邊久需要在野外仔細尋找它們(men) 的蹤跡。每當嘎瑪邊久發現野生動物的時候,都要停下來,仔細觀察它們(men) 的分布情況,統計它們(men) 的數量,上報給林業(ye) 部門。

   在雙湖縣,像嘎瑪邊久這樣的野保員共有74名。

   美麗(li) 西藏 實現環境與(yu) 發展雙贏

   西藏,因湛藍和純淨,吸引著八方遊客。良好的生態環境、豐(feng) 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是西藏推進綠色發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和條件。

   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xiang) 依托地域優(you) 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ye) 、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從(cong) 昔日的貧困鄉(xiang) 變成聞名遐邇的富裕鄉(xiang) 。

   “以前鄉(xiang) 裏條件差,環境亂(luan) ,現在這裏道路寬闊,村裏幹淨整潔,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來這裏旅遊的人也多了,有的村民還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吃上了‘旅遊飯’。”才納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達瓦說。

(圖文互動)(1)“最美第三極”: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山南市桑日縣程巴村村民進行扡插苗泡水作業(ye) (3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近年來,西藏陸續實施了消除“無樹村”“無樹戶”“無樹單位”以及“綠色圍城”“樹上山”等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並通過實施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把大自然留給野生動物、恢複原生態。2019年,西藏有4058人搬出極高海拔生態保護區。

(圖文互動)(4)“最美第三極”:築起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山南市境內(nei) 雅魯藏布江北岸的黑頸鶴(3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那曲市委書(shu) 記敖劉全表示,極高海拔生態搬遷既減輕了人類活動對草原的幹擾破壞,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同時,通過統籌做好搬遷群眾(zhong) 的管理引導、群眾(zhong) 安居、轉移就業(ye) 等工作,使搬遷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西藏最好的名片。《2019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總體(ti) 穩定,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