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謝通門縣榮瑪鄉護林員阿旺老人:身體力行 守護好生態
當記者走進謝通門縣榮瑪鄉(xiang) 護林員阿旺老人的家時。手臂上帶著護林員巡邏袖標的阿旺老人,正準備出門巡邏。
阿旺老人從(cong) 2004年起,自願擔任謝通門縣榮瑪鄉(xiang) 護林員,負責榮瑪鄉(xiang) 龍夏村至雄村道路兩(liang) 旁的林業(ye) 保護區,麵積達5000餘(yu) 平方米。工資低、工作乏味、壓力重大的護林工作,老人一幹就是16年。當談起這樣做的初心時,阿旺老人說,“在舊西藏吃不飽、穿不暖,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帶領下,我們(men) 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幸福生活,我們(men) 要知黨(dang) 恩、感黨(dang) 恩,把保護好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作為(wei) 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為(wei) 了做好護林工作,阿旺老人把龍夏村和雄村護林範圍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區域,早上9點—11點巡查第一個(ge) 區域、12點—15點巡查第二區域,16點—20點巡查管轄的全部區域,中間分別就地休息1個(ge) 小時,即使在春節、藏曆新年等重要節日,他也從(cong) 來沒有耽擱過巡查。
遇上亂(luan) 砍濫伐、肆意破壞樹林等違法行為(wei) ,阿旺老人總會(hui) 及時製止。“有一次,我巡邏時發現有幾個(ge) 人在護林區域裏放牧,我及時上前阻止,但他們(men) 不僅(jin) 不聽勸阻,還威脅我,麵對這種情況,我沒有退縮,在勸導他們(men) 無果後,我準備將此事報告鄉(xiang) 政府,他們(men) 意識到不能將這事鬧大,就把牛羊趕走了。”阿旺老人回憶著當時的情形。
阿旺老人不僅(jin) 是全鄉(xiang) 護林工作的“標兵”,還是“講貢獻愛家園”的踐行者。2018年榮瑪鄉(xiang) 發生洪災,護林圍欄被衝(chong) 毀,阿旺和妻子自發去修補圍欄,並將洪災後的泥沙鏟平。“洪水過後的泥沙極大影響了農(nong) 牧民的日常生活,將泥沙鏟平,既為(wei) 大家行方便也是為(wei) 自己行方便。”阿旺說。
阿旺在做好護林工作的同時,每天都會(hui) 抽出半個(ge) 小時進行學習(xi) 。學習(xi) 內(nei) 容主要有藏文版的《護林員崗位職責》、報刊等;他還經常到村委會(hui) 農(nong) 家書(shu) 屋借閱林業(ye) 種植、生態保護等相關(guan) 書(shu) 籍,拓展知識麵。他還擔任保護生態環境工作的宣傳(chuan) 員,為(wei) 身邊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傳(chuan) 授護林工作知識、講解生態綠化的重要性、傳(chuan) 達上級部門的有關(guan) 政策以及林業(ye) 保護中的禁止行為(wei) ,並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廣泛宣傳(chuan) ,為(wei) 群眾(zhong) 樹立了學習(xi) 榜樣。
榮瑪鄉(xiang) 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次窮說:“在西藏種活樹木不容易,國家對西藏的生態投資很大,有的人護林是打發時間,阿旺老人卻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守護著這片林子,不管風吹日曬、風雨霜雪從(cong) 不曾缺席。當有違規行為(wei) 發生時,他會(hui) 耐心勸導,他盡職盡責地守護好這片樹林、監管好其他護林員,他的行為(wei) 贏得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肯定,為(wei) 其他護林員樹立了一個(ge) 很好的榜樣。”
當談起下一步打算時,77歲高齡的阿旺老人說:“我很喜歡這份有著重要意義(yi) 的工作,對守護的這片林子也有很深的感情,自己會(hui) 繼續堅守崗位,為(wei) 林業(ye) 保護、生態綠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夕陽下,漸行漸遠的老人身影,一片翠綠的林子,這是貢獻、堅守、陪伴的最美風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首批訪客進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進行生態體驗
8月23日,來自北京、上海、廣州和合肥的7名訪客從西寧出發,進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驗祁連山典型的森林生態係統。據了解,此次生態體驗活動獲得祁連山國家公園特許經營。[詳細] -
西藏實施極高海拔地區貧困牧民生態搬遷—— 住進新房子,過上新生活(脫貧攻堅高原行)
為了讓這些極高海拔地區的貧困牧民走上致富路,西藏自治區統一部署,分期分批集中把這些牧民遷出。[詳細] -
八宿縣然烏湖景區生態環保工作側記:保護綠水青山 守衛淨土藍天
雖然人少,但6名管護員時刻牢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與各村生態崗位的群眾築牢了一道然烏生態環境保護的防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