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垃圾兌換超市 換來淨美鄉村

張猛 王珊 發布時間:2020-08-27 09:50:00來源: 西藏日報

  與(yu) 全國的鄉(xiang) 村類似,垃圾處理問題一直是林芝市朗縣仲達村新農(nong) 村建設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分類處理、回收利用是解決(jue) 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仲達村結合農(nong) 村牧區環境整治工作,推出“垃圾兌(dui) 換超市”有償(chang) 回收新模式,讓村民從(cong) 中得實惠,走出了一條農(nong) 村垃圾治理新路徑。

  超市以礦泉水瓶、易拉罐、廢舊報紙、塑料製品、玻璃酒瓶等生活垃圾為(wei) 主要兌(dui) 換原料,同時也收集廢舊電池、農(nong) 藥瓶等有害垃圾;兌(dui) 換物品以醬油、醋、洗潔精、牙刷、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為(wei) 主。

  “垃圾兌(dui) 換超市”有償(chang) 回收新模式在兌(dui) 換中樹立鄉(xiang) 村文明新風,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三贏。在生態效益上,逐步改變著村民原來隨手丟(diu) 棄垃圾的不良習(xi) 慣,有效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hui) 效益上,收集的大量農(nong) 藥包裝物、廢舊電池等垃圾,既有效減少了農(nong) 殘、重金屬和白色汙染,又增加了村民的額外收入,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處理垃圾的意識顯著增強;在經濟效益上,一方麵超市的可回收利用垃圾的銷售利潤反哺垃圾兌(dui) 換超市進行物品采購,另一方麵超市收集垃圾的效率相當於(yu) 雇傭(yong) 了3名鄉(xiang) 村保潔員,而投入的費用僅(jin) 相當於(yu) 1名保潔員,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的目標。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聚焦重點難點整治人居環境

    今年以來,芒康縣積極動員各方力量,重點對村容村貌、生活垃圾、汙水、廁所、村莊規劃與建設管護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詳細]
  • 西藏卓德村的蝶變

    剛開始開展環境整治,個別村民不理解,認為這是麵子工程,央金卓嘎沒有理會,而是帶頭清理垃圾、整理衛生。[詳細]
  • 多舉措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

    近年來,卡若區堅持“先易後難、先點後麵、示範引領、有序推進”的原則,持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切實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