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態底色 築牢綠色屏障
尼木縣城郊的田園風光。(資料圖片) 鹿麗(li) 娟 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采取綜合舉(ju) 措,加大對青藏高原空氣汙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製和治理,加大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鏗鏘話語,時刻在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心中回蕩。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wei) 重要抓手,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底線、紅線、高壓線,開展生態安全保障、生態空間優(you) 化、生態經濟培育、生態生活踐行、生態文化傳(chuan) 承、生態製度創新“六大行動”,實施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護等“十八項工程”,積極推動參與(yu)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持續開展“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全麵打贏藍天保衛戰等治理五大戰役,有力有序推動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大力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定不移推進美麗(li) 西藏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據有關(guan) 監測表明,全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總體(ti) 保持穩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進一步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今年6月9日,西藏自治區首次啟動飛播造林試驗野外播種工作,利用飛機播種對大麵積宜林荒山進行綠化,經過20天490架次共計130小時的飛行作業(ye) ,在拉薩市和山南市共完成飛播造林試驗21.76萬(wan) 畝(mu) ,播種中國沙棘、臭椿、錦雞兒(er) 、砂生槐、沙蒿等樹(草)種約119.3噸。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首次進行飛播造林試驗,接下來會(hui) 緊抓監測等一係列工作,形成一套符合西藏自治區實際的技術措施。如果成功,對於(yu) 加快西藏自治區國土綠化進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區林業(ye) 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胡誌廣說。
“通過野外監測,9個(ge) 播區的種子已陸續發芽,其中沙棘、砂生槐、錦雞兒(er) 等樹種發芽率較高,飛播造林成效初顯。”區林科院院長李炳章說。
飛播造林實施國土綠化隻是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深入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截至2019年底,累計落實117億(yi) 元,全麵推進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三大類共10項工程。
同時,積極修編《西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2018—2030年)》,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和各類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嚴(yan) 格自然生態保護執法監管,紮實推進拉薩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項目試點工作等。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隨著生態安全屏障的不斷鞏固,西藏的荒山變綠了,河水變清了,俯瞰高原大地,黑頸鶴在濕地翩翩起舞,白唇鹿在田野悠然覓食,藏羚羊在草原自由奔跑……
據統計,目前西藏自治區部分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在保護區內(nei) 呈現恢複性增長,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到20萬(wan) 隻左右,野犛牛數量增加到1萬(wan) 餘(yu) 頭,黑頸鶴數量增加到8000餘(yu) 隻,滇金絲(si) 猴數量增加到700多隻,西藏馬鹿總數已突破1000隻。
用底線紅線捍衛碧水藍天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體(ti)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但是,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
為(wei) 保護好生態環境,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牢記囑托、擔當作為(wei) ,把住綠色門檻、守住生態紅線,決(jue) 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wei) 代價(jia) 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先後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等3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架構了完備的法治體(ti) 係。今年6月,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又接連印發《關(guan) 於(yu)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決(jue) 定》《關(guan) 於(yu)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的實施意見》,明確西藏自治區將大力開展“六大行動”,深入實施“十八項工程”,全麵提升西藏生態文明水平。
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已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縣22個(ge) ,自治區級生態鄉(xiang) 鎮269個(ge) ,自治區級生態村3087個(ge) 。昌都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當雄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隆子縣成功創建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家住拉薩市城關(guan) 區納金鄉(xiang) 藏熱社區卓吉佳苑的市民劉先生說:“沒想到變化這麽(me) 大,現在生活在這麽(me) 好的環境裏,真的很幸福。”兩(liang) 年多前,卓吉佳苑附近還是雜草叢(cong) 生,河道垃圾淤積,是中央環保督察組明確要求整改的項目之一。兩(liang) 年來,經過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和拉薩市不懈努力,將這裏變成了水清樹茂、風景優(you) 美的河道公園。
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
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以“雪山林海、雲(yun) 濤彩霞、一嶺四季、十裏九景”著稱。1998年,家住魯朗鎮紮西崗村的平措開起了村裏第一家家庭旅館,當年收入就有2萬(wan) 多元。經過發展,平措的家庭旅館的床位已從(cong) 最初的8張增加到了如今的70餘(yu) 張,從(cong) 年收入兩(liang) 三萬(wan) 元躍升到現在的50餘(yu) 萬(wan) 元。
近年來,看到平措家的變化,周邊村民也紛紛經營起了家庭旅館,戶均收入每年超10萬(wan) 餘(yu) 元。在青山綠水的滋養(yang) 下,魯朗鎮百姓依靠生態旅遊捧上了“金飯碗”。
在西藏自治區,類似魯朗鎮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例子比比皆是。近年來,得益於(yu) 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和旅遊產(chan) 業(ye) 鏈逐步完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享受到了更多的“綠色”紅利。
山南市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的好生態使遊客流連忘返,門巴族婦女卓瑪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一家人不僅(jin) 還上了之前的貸款,還買(mai) 了皮卡車,現在一年的收入超10萬(wan) 元;
拉薩市達東(dong) 村先後建成了莊園遺韻、幸福林卡、達東(dong) 聖地桃園、千畝(mu) 花海等文旅項目,產(chan) 業(ye) 致富的甘泉流向千家萬(wan) 戶;
……
生態文明浪潮湧,綠色崛起正當時。站在新起點上,高原大地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正自覺扛起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這個(ge) 最大的政治責任,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把美麗(li) 西藏建設不斷推向深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蓮花秘境” 西藏墨脫風景怡人
林芝市墨脫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有“蓮花秘境”之稱,平均海拔1200米。因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南麓,這裏濕潤多雨,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圖為雲霧繚繞的墨脫縣城。[詳細] -
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
今天的西藏,各族群眾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取得民族團結進步各項事業新成就。[詳細] -
拉薩:拆違建 美生態 富百姓
今年雨水充沛,拉薩周邊的山比往年更加翠綠,娘熱街道加爾西村五組所處的草地一片綠意盎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