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裏獅泉河鎮的“綠色圖畫”
碧波蕩漾的獅泉河奔流向前,林蔭小道上散步的行人悠然自得;康樂(le) 新居的扶貧搬遷點上,一座座藏式獨棟小樓,掩映於(yu) 成排的毛頭柳、青海楊、班公柳之中……行走在西藏阿裏地區的獅泉河鎮,如果不是遠處白雪皚皚的雪山,很難讓人想到這裏是海拔4300多米的“生命禁區”。這座小城,因生態而興(xing) 、因綠色而美,繪就了一幅美好生活的圖景。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種活一棵樹有多難?“一年一場風,從(cong) 冬刮到冬,四季不下雨,有雨即沙粒”,當地的這句諺語折射出阿裏自然環境的惡劣。幾年前的一場風沙遮天蔽日,“沙進人退”的困境讓阿裏的幹部群眾(zhong) 產(chan) 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也讓他們(men) 下定決(jue) 心:一定要把樹種活!園林綠化專(zhuan) 家請過來了,全麵分析水質、土壤、氣候、光照等條件。政府機關(guan) 和駐軍(jun) 部隊帶頭種樹,高海拔缺氧、晝夜溫差大,就修建陽光房,把樹種在房間裏;冬天溫度低、大風肆虐,他們(men) 就給樹木穿上衣服、注射營養(yang) 液、架設遮陽罩。
樹雖難種,但種樹的收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當地幹部回憶,“以前趕上風沙天,一晚上沙堆得跟院牆一樣高,門都推不開,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拿鐵鍬鏟沙。”如今,家家種上樹、戶戶有花草,人們(men) 的心情也格外舒展了。嚐到甜頭的農(nong) 牧民,自發加入種樹的行列。在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持之以恒的努力下,31.2萬(wan) 株各類樹木遍布大街小巷,讓獅泉河鎮變得綠意盎然,5.3萬(wan) 畝(mu) 的工程造林有效遏製住了風沙,守護這裏的百姓安居樂(le) 業(ye) ,連無霜期都從(cong) 1994年的83天增加到現在的170天。
獅泉河鎮的綠色圖畫,不僅(jin) 由一棵棵樹構成,也由各式各樣的蔬菜描摹。走進噶爾縣的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60餘(yu) 座佇(zhu) 立在雪山腳下的蔬菜大棚裏,西紅柿、黃瓜、菠菜、茄子等各類蔬菜瓜果應有盡有;花卉大棚裏,各種綠植、鮮花長勢喜人。在高海拔地區種植蔬菜殊為(wei) 不易,他們(men) 利用滴灌、無土栽培等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打造智能控溫大棚,硬是在荒蕪的土地上走出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曾經,“吃菜難、吃菜貴、菜品少”困擾著當地群眾(zhong) ,如今,各種本地生產(chan) 的蔬菜不僅(jin) 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菜籃子”,還為(wei) 農(nong) 牧民提供了打工、就業(ye) 和技術培訓的機會(hui) ,鼓起了“錢袋子”。
如果說種樹是一種信念,見證與(yu) 惡劣自然環境鬥爭(zheng) 的勇氣,那麽(me) 種菜算的是實打實的“經濟賬”,承載的是脫貧致富夢想。在阿裏地區,每一片綠色都來之不易,都是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用不屈意誌換來的、用辛勤汗水澆灌的。在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遇到一位名叫史培能的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2013年,他隨陝西第七批援藏工作隊來到阿裏,手把手教當地農(nong) 牧民種蔬菜,一幹就是7年。黝黑的皮膚,瘦弱的身體(ti) ,眼中布滿血絲(si) ,但一提到照料的蔬菜大棚,他立馬精神抖擻,“隻要我身體(ti) 允許,就一直在這裏幹下去”。正是無數援藏工作者紮根邊疆、默默奉獻、守護綠色家園,讓這片貧瘠的土地煥發勃勃生機,生長出夢想、希望與(yu) 果實。
“蜀葵迎著清風招展,月季沐著夕陽放燦,玫瑰花香氣四溢,金盞菊滿園生輝,那鋪天蓋地的格桑花,把人們(men) 的視線一直引向望不到頭的街邊……”這是一篇散文裏描寫(xie) 的獅泉河鎮美景。對於(yu) 今天的阿裏人民來說,樹變多了,天更藍了,致富奔小康的腳步更加堅實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住進新房子,過上新生活(脫貧攻堅高原行)
為了讓這些極高海拔地區的貧困牧民走上致富路,西藏自治區統一部署,分期分批集中把這些牧民遷出。[詳細] -
西藏高原“天邊”景區美到窒息
西藏阿裏地區乃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神山岡仁波齊、古格王朝遺址、劄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千年科迦寺等綻放著大自然鬼斧神工和千年文化魅力,成為大多數遊客熱衷的打卡地。[詳細] -
黑土灘重披“綠衣” 牧民重歸草原
羅日蓋參加工作40年來,帶領同事們常年200餘天都在野外工作,參加種植人工草場近250多萬畝、滅鼠1500多萬畝、開展網圍欄項目6000多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