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讓青海“靚”起來
又到秋高氣爽盼豐(feng) 收的好時節,以“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發展成果”為(wei) 主題的青海生態(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暨藏毯展如約而至,讓生態與(yu) 展會(hui) 再度攜手,以小視野展現高質量行進路上綠色、開放、奮進的新青海姿容。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今日青海,正立足“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領悟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發展的辯證法,把握生態優(you) 先和綠色發展的大邏輯,不斷拓展“兩(liang) 山”理論在青海的轉化路徑,努力讓有顏值的綠水青山變成了有價(jia) 值的金山銀山。
縱覽今日青海,從(cong) 湟水河畔到三江源頭,從(cong) 青海湖畔到祁連山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勢頭正勁,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收官在即,堅決(jue)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如火如荼,青海湖緩緩拉開建設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的序幕……
青海生態(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暨藏毯展圍繞“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主題,為(wei) 觀眾(zhong) 開啟我省生態經濟建設之門,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ti) ”理念,通過生態旅遊、林草特色種植、特色養(yang) 殖、林下經濟四大板塊重點展示綠意盎然的高原生態林草產(chan) 業(ye) 。在這裏,可一覽我省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的風光。
國家公園,最幸福的綠色名片
9月,在廣袤的三江源腹地,草原已逐漸褪下綠色“衣裝”,但成群結隊的藏野驢依舊肆意奔跑,還有行走在山水間的一個(ge) 個(ge) 生態管護員,往複循環地巡護著自己職責內(nei) 的那片山水林草。這裏是國家公園,他們(men) 是國家公園的主人。
2015年,三江源國家公園落戶青海,開啟了中國建設國家公園的新紀元。2017年,青海成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之一,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雙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這不僅(jin) 彰顯了青海的生態之大,也顯現了青海的責任之大,必須堅決(jue) 扛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
2019年6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2020年4月,我省又不斷深化認識,開啟了國家公園示範省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晰了前進方向、發展路徑。
再到2019年8月,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省會(hui) 西寧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來賀信,形成論壇重要成果《西寧共識》,打開了一扇青海麵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窗口。
幾年來,在保護與(yu) 發展的辯證統一中,青海大膽創新,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國家公園建設的經驗、路徑。今天的青海,確立了“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發展戰略,並在加快推進三江源、祁連山兩(liang) 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過程中,組建了省州縣鄉(xiang) 村五級國家公園管理的“大部門製”體(ti) 製,頒布試行了國家公園條例,成立了三江源生態法庭。
同時,編製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明確了管理規範和技術標準,並對三江源地區取消地區生產(chan) 總值指標的考核,與(yu) 中國科學院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院士工作站,在省內(nei) 大學開設了國家公園管理方向的專(zhuan) 業(ye) 學科。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一期、二期和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全省4.3萬(wan) 名牧民放下牧鞭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wei) 生態管護者,可可西裏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成為(wei) 我國麵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
當下的青海大地上,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已經成為(wei) 全民的一致行動,也成為(wei) 全民共享的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青海湖,彰顯綠水青山之顏值
當我們(men) 飽覽過青海湖波瀾壯闊之盛景,為(wei) 青海湖停住腳步的您一定會(hui) 被眼前這方湛藍水域而深深吸引,柔風拂過湖麵蕩起一圈圈漣漪,湖麵上低翔而過的水鳥發出清脆鳴叫,水—鳥—魚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躍然眼前。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是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點,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和水汽循環通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
青海湖是青海的湖,中國的湖,也是世界的湖。讓人們(men) 能夠永續享用利用青海湖的“顏值”和價(jia) 值,保護好就是第一位的責任。實踐足以證明,借鑒前人保護青海湖的智慧,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用實際行動讓“大美淨好”成為(wei) 青海湖的亮麗(li) 名片。
立足於(yu) 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之需,青海湖正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ti) 化治理,統籌岸上岸下、水麵陸地,依靠科技同步開展生態保護和生態修複,切實維護環湖地區濕地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並在全社會(hui) 啟動“保護青海湖、我是誌願者”行動,推動全社會(hui) 共保青海湖、共奏生態曲。
正是得益於(yu) 一切保護,今天的青海湖,有大天鵝、斑頭雁等225種鳥類,惟一魚種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連年增加,普氏原羚種群數量不斷恢複……青海湖很大,不能變小了;青海湖很美,不能變醜(chou) 了;青海湖的水很淨,不能汙染了;青海湖的名聲很好,不能敗壞了。現今,青海湖已緩緩開啟了建設國家公園的序幕,將努力為(wei) 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開跑”,大家都在期盼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的“容顏”,那將是一幅自然、和諧、人文之美與(yu) 共、“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的生態美景。
相信不久的將來,在國家公園建設的豪邁征程中,青海湖將再一次“提檔升級”,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正向我們(men) 走來。
藍天碧水淨土,來自大美青海的生態“底氣”
“青海藍”和售賣潔淨空氣都曾幾度讓青海成為(wei) “網紅”,而這一切也正是工作和生活在青海的幹部群眾(zhong) 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福祉“,天空藍、草原綠、河湖清”是青海最形象的代言,也是青海切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底氣”。
今天的青海,堅決(jue) 扛起保護生態環境、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責任,圍繞“藍天、碧水、淨土”目標,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八場標誌性戰役,努力解決(jue) 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我省以兩(liang) 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鎮為(wei) 重點,狠抓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控製,強化重點區域揚塵防控。2019年,全省淘汰老舊車輛2162輛,累計更新新能源與(yu) 清潔能源公交車3788輛,淘汰燃煤小鍋爐544蒸噸,分類推進687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綜合整治和27家鐵合金企業(ye) 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
切實打好碧水保衛戰,我省堅持“好水差水”一起抓,統籌推進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複、水汙染防治。2020年上半年,全省19個(ge) 國控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100%,14個(ge) 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wei) 100%,湟水出省境斷麵Ⅳ類水質達標率為(wei) 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地下水水質總體(ti) 保持穩定。
持續打好淨土保衛戰,我省穩步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農(nong) 用地詳查成果通過國家技術評審,完成605家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用地現場信息采集和初步成果集成。西寧市七一路延長段鉻汙染場地修複治理工程通過驗收,原湟中鑫飛化工廠和西寧小峽民小公路鉻汙染場地風險管控項目完成。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啟動,實施方案通過國家技術評審。
堅持以生態立省、以生態強省,是生態讓青海沉靜的潛力動了起來,也讓高質量前進的路子活了起來。享受著生態賜予的普惠,青海人民也更加堅定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已成為(wei) 全民共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