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綠水青山如何變金山銀山

芳旭 發布時間:2020-09-21 10:17:00來源: 西寧晚報

  交流實踐經驗,吸納專(zhuan) 家智慧,促進“中華水塔”堅固而豐(feng) 沛!在9月19日召開的三江源生態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上,來自藍迪國際智庫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的專(zhuan) 家學者與(yu)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代表匯聚一堂,就綠水青山如何實現金山銀山?青海生態優(you) 勢如何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實現生態和經濟的相得益彰進行了一場熱烈的交流探討。

  近年來,青海省一直堅持尊重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持續實施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等重大生態保護建設工程,目前,青海省濕地麵積躍居全國首位,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水源涵養(yang) 量年均增幅達6%以上,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全省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5%以上,長江、瀾滄江幹流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幹流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湟水河出省斷麵Ⅳ類水質達標率100%,青海作為(wei) 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愈築愈牢。

  確保“中華水塔”功能永續利用,如何將青海的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經濟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研討會(hui) 上,專(zhuan) 家們(men) 各抒己見:把“三個(ge) 最大”重大要求作為(we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載體(ti) ,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yu) 改善民生的關(guan) 係、與(yu) 維護穩定的關(guan) 係;推動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建設,必須加快體(ti) 製機製創新,必須加快科技創新支撐體(ti) 係建設;針對三江源水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從(cong) 流域整體(ti) 層麵出發研究三江源水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對冰川湖泊、高寒草甸、沼澤濕地等生態係統進行綜合考慮、統籌保護。

  研討會(hui) 熱烈而生動,專(zhuan) 家們(men) 從(cong) 不同角度重點介紹了目前三江源源頭區實行的上蓄、限牧、調農(nong) 、生態補償(chang) 等水生態保護戰略,並結合三江源區特點,從(cong) 加強水源涵養(yang) 、嚴(yan) 控載畜量、合理調整農(nong) 牧交錯帶產(chan) 業(ye) 結構、加強源頭區水生態補償(chang) 等角度,對三江源水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同步發展提出了具體(ti) 的建議與(yu) 措施。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湯宛峰作了《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個(ge) 最大”重大要求,切實做好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國環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李俊生作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頂層設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餘(yu) 向勇作了《青海河湟穀地綠色發展戰略》的主旨發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wan) 成作了《中華水塔—三江源國家公園》推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