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結果發布十年青海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75%
9月22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青海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結果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此次普查與(yu) 第一次汙染源普查相隔十年,與(yu) 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數據同口徑相比,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75%,氨氮下降55.84%,總氮下降24.17%,總磷下降25%。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標準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是2017年度,經曆了前期準備、全麵普查和總結發布三個(ge) 階段,對全省有汙染排放的12401個(ge) 單位和個(ge) 體(ti) 經營戶進行了全麵調查,獲取了全省工業(ye) 汙染源、農(nong) 業(ye) 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相關(guan) 基本信息和汙染物排放信息。通過普查摸清了全省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汙染物排放數量、汙染治理情況等,建立了重點汙染源檔案和汙染源信息數據庫,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此次普查主要涉及工業(ye) 源、生活源、農(nong) 業(ye) 源、集中式和移動源五個(ge) 領域。從(cong) 普查數據結果總體(ti) 分析,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總磷排放量以農(nong) 業(ye) 源和生活源排放為(wei) 主;氨氮以生活源排放為(wei) 主;總氮以生活源、農(nong) 業(ye) 源排放為(wei) 主;二氧化硫和顆粒物以工業(ye) 源排放為(wei) 主;氮氧化物以移動源和工業(ye) 源排放為(wei) 主。從(cong) 分布情況來看,主要集中於(yu) 西寧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東(dong) 市;水汙染物排放集中於(yu) 黃河流域和柴達木內(nei) 流區。
過去十年,是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快速改善的十年,從(cong) 此次普查數據也能看出十年的變化,尤其是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汙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重點汙染源檔案和汙染源信息數據庫得到完善。本次普查形成了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數據庫,形成了青海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數據技術報告和專(zhuan) 題報告,為(wei)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