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國夢 黃河情】寧夏白芨灘:在這裏,三代人的努力擋住了沙漠

楊月雲 發布時間:2020-09-24 15:38: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9月23日,參加“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ti) 記者繼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采訪。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芨灘防沙林場)位於(yu) 寧夏靈武、銀川市黃河以東(dong) 毛烏(wu) 素沙地邊緣,離黃河最近距離隻有5公裏。


圖為(wei)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攝影:楊月雲(yun)


圖為(wei)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攝影:楊月雲(yun)


圖為(wei) 成片的草方格固沙 攝影:楊月雲(yun)

  在治沙技術的探索上,白芨灘人有自己的智慧創新:先用草方格固沙,再以雨季撒播草籽、穴播灌木種子、營養(yang) 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這四項技術做為(wei) 補充。注重灌草結合、合理搭配樹種:在沙丘丘頂撒播草籽,在迎風坡、丘間低地種植耐旱灌木,比如檸條、花棒、沙拐棗等。


圖為(wei) 花棒等灌木 攝影:楊月雲(yun)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cong) 1953年至今,60多年的時間裏,三代白芨灘人因地製宜、因水施策,累計治沙造林63萬(wan) 畝(mu) ,控製流沙近百萬(wan) 畝(mu) 。有效遏製了毛烏(wu) 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擴,保護了黃河以及銀川河東(dong) 的生態安全。(新利平台 記者/楊月雲(yun) )


圖為(wei) 沙土中的小草 攝影:楊月雲(yun)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