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係基本建成
日喀則市圍繞區、市兩(liang) 級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在實施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中堅持以農(nong) 牧區垃圾處置、“廁所革命”、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wei) 主攻方向,大力推進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通過近三年努力,日喀則市農(nong) 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理、農(nong) 村汙水得到有效處理、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治理、農(nong) 牧民文明和環境與(yu) 健康意識普遍增強,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初顯成效。
共建成垃圾填埋場24座
近日,記者從(cong) 日喀則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了解到,為(wei) 進一步改善農(nong) 村生活環境,日喀則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根據村莊所處區位和交通條件,在積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的基礎上,選擇“村收集、村處理”“村收集、鄉(xiang) (鎮)處理”“村收集、鄉(xiang) (鎮)轉運、縣處理”等無害化處理模式,基本建成符合日喀則市各縣(區)實際情況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ti) 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垃圾填埋場24座,在204個(ge) 鄉(xiang) 鎮中有28個(ge) 鄉(xiang) 鎮建成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599個(ge) 行政村有可以正常運行的村級垃圾收集設施,90%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據日喀則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在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方麵,日喀則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根據農(nong) 村實際情況,開展集中或分散的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試點,並將農(nong) 牧區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製、湖長製管理,明確各級河(湖)長監管責任。
三年改造農(nong) 村戶廁64963戶
據悉,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還包括村莊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和農(nong) 村公路建設,對此,日喀則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開展了村莊環境衛生整潔行動,開展“美麗(li) 庭院”“幹淨人家”評選活動;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實施農(nong) 村公路建設項目734個(ge) ,建設規模9348公裏,解決(jue) 了63個(ge) 鄉(xiang) 鎮和820個(ge) 建製村通硬化路,實現了204個(ge) 鄉(xiang) 鎮、1673個(ge) 建製村中 96.6%的鄉(xiang) 鎮和84%的建製村通瀝青(水泥)路;完成營造林任務251.93萬(wan) 畝(mu) ,日喀則市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戶全部消除。
農(nong) 村“廁所革命”也是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大內(nei) 容,為(wei) 此,日喀則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根據農(nong) 村戶用廁所改造按照群眾(zhong) 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汙染環境的要求,在城鎮汙水管網覆蓋到的村莊以及有條件的村莊采用水衝(chong) 式廁所外,鼓勵其餘(yu) 村莊建設藏式樓閣衛生旱廁,推進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三年內(nei) 完成農(nong) 村戶廁改造64963戶,農(nong) 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0.53%。
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日喀則市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把人畜分離作為(wei) 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實現院落幹淨整潔衛生為(wei) 目標,通過“先試點示範、再全麵推開”的梯次推進模式,加大本級財政、援藏資金整合投入力度,針對農(nong) 區、半農(nong) 半牧區不同類型的村莊,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依托牛羊養(yang) 殖合作社,通過人入社、畜入圈方式,加快解決(jue) 人畜混居問題。2020年通過整合脫貧資金1.7億(yi) 元,建設圈舍3268座,實施人畜分離。目前,日喀則市易地搬遷安置點人畜分離實現全覆蓋,日喀則市60%以上的農(nong) 牧戶實現人畜分離。
同時,日喀則市化肥利用率提高到30%以上,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主要農(nong) 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80%,農(nong) 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0%,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3%以上,規模化畜禽養(yang) 殖場(區)糞汙資源化利用配套率達到95%以上,畜禽糞便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監測網絡初步建立,農(nong) 業(ye) 資源環境對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提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八宿縣曲紮村發展高原生態種植業:“小平菇”撐起“致富傘”
在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幫扶下,曲紮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克服高原種植困難,在家門口種植出了平菇,群眾有了盼頭,生活更有了奔頭。[詳細]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團隊開展西藏兩棲爬行動物野外考察
我們這次考察是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員團隊,參與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專題。[詳細] -
拉薩河的“美容師”
拉薩河現仍處於汛期,不少市民來到河邊戲水納涼,河邊垃圾也隨之增多,這導致民間河長的工作量增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