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生態保護顯成效 旗艦物種數量持續增加

文思睿 發布時間:2020-10-21 08: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16日從(cong)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隨著保護區內(nei) 生態環境改善,該區域鳥類、野生動物等旗艦物種數量不斷增加,青海湖周邊已經成為(wei) 野生動物的樂(le) 園。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是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點,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和水氣循環通道,是維係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亦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稱為(wei) 中國西北部的“氣候調節器”“空氣加濕器”和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為(wei) 進一步改善青海湖地區的生態環境,今年9月28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了青海湖首批牧民巡護隊,3支巡護隊共有23名牧民參與(yu)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孜河鄉(xiang) 達日村的牧民尖木措等八人組成了其中一支牧民巡護隊,日常工作主要是在青海湖畔及草場進行巡護、撿拾垃圾、保護普氏原羚等旗艦物種。

  “當地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對這片區域更加了解,成立牧民巡護隊也是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補充管理,另外也能更好地保護普氏原羚、黑頸鶴等世界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蔡金龍在青海湖首批牧民巡護隊成立大會(hui) 上說。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岸保護站檢測員王興(xing) 軍(jun) 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世紀六十年代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在150隻左右,在民間誌願和官方救助中心的救助下,目前普氏原羚數量增至2000餘(yu) 隻。鳥類由1987年的164種增加到了225種;黑頸鶴由2007年的40餘(yu) 隻增長到130餘(yu) 隻;水鳥種類實現增量,由2007年的69種增加到95種;2019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9.3萬(wan) 噸,比2002年的2592噸增長了35.87倍。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