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滇金絲猴樂園裏的人類“守護神”
央增一家世代生活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紅拉山附近的小昌都村,每天對著遠處的達美擁雪山,生活恬靜而舒適。
小時候的央增經常會(hui) 和姐姐去山腳下的瀾滄江畔撿拾鬆茸,那味道鮮得一輩子也不會(hui) 忘,而且沒有現在這麽(me) 金貴。
距離芒康縣城60公裏處的紅拉山滇金絲(si) 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高穀深,海拔2300米到4000多米,著名的國際河流瀾滄江奔騰於(yu) 這深山峽穀中,奇特的山水融入獨特的高原氣候,“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在崇山峻嶺間,一群護林員默默地守護著紅拉山和世界上棲息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si) 猴。
記者見到央增的丈夫尉建新時,他正在紅拉山半山腰和村裏的親(qin) 朋好友一起撿垃圾。
30歲的尉建新來自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幾年前,在芒康縣工作時,他認識了藏旅姑娘央增,兩(liang) 人一見鍾情結了良緣。
尉建新此前一直在芒康縣從(cong) 事建築施工,因為(wei) 日前妻子臨(lin) 產(chan) ,不得不回來。“央增是村上的護林員,盡管要生了,但護林員的活不能停下來,我得替她。”
尉建新說:“現在整個(ge) 區域都保護得很好,好久沒有聽說有亂(luan) 砍濫伐、亂(luan) 捕濫獵的了,更別說火災什麽(me) 的。”
蜿蜒的214國道翻過紅拉山,車輛來來往往。不少身著紅色護林員服裝的男男女女在山間撿拾垃圾,著實辛苦。“這些基本都是我們(men) 村子裏的,大家不是遠親(qin) 就是近鄰,累是累點,不過挺開心。”尉建新一臉笑容。
26歲的次郎拉擁一說話便露出白白的牙齒,“每次看到‘準察’(意指滇金絲(si) 猴),心裏就高興(xing) ,他們(men) 都是一個(ge) 個(ge) 小精靈,有時候看著它們(men) 進食,就覺得自己當護林員也是蠻自豪的。”次郎拉擁說,“我們(men) 經常撿垃圾就是想讓這紅拉山一直這麽(me) 美,讓瀾滄江的水一直那麽(me) 清,‘準察’能越來越多。”
和其他護林員一樣,次郎拉擁的另一項工作是宣傳(chuan) 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態環保知識。現在,當地滇金絲(si) 猴數量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500隻增加到現在約800隻。
從(cong) 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和村子裏的鄉(xiang) 親(qin) 一起撿垃圾的紮西頓珠9月份剛上中學,因為(wei) 學校離山上比較遠,沒有參加這次村裏的護林活動,“感覺心裏蠻愧疚的,像是做了什麽(me) 虧(kui) 心事。”
在尉建新眼裏,瀾滄江的水正是從(cong) 故鄉(xiang) 青海省流出來的,而自己又是紅拉山的女婿,“這紅拉山也是我的家呀,為(wei) 了子孫後代可不得把這山山水水都保護好麽(me) ,哪有理由不上心呢!”
夕陽西下,尉建新和幾個(ge) 親(qin) 戚將撿來的幾大蛇皮袋垃圾裝上貨車,準備送往二十幾公裏外的曲孜卡鄉(xiang) 集中處理,“希望以後這車越來越空吧,這裏的人不反對外麵的人來,但希望他們(men) 也能愛護這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2020瀾湄萬裏行:梅裏、白馬雪山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梅裏雪山又稱“卡瓦格博雪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藥山”,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詳細] -
青海省將開展長江流域禁捕百日攻堅行動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長江流域青海段禁捕“百日攻堅”行動方案》和《青海湖封湖育魚聯合執法“百日攻堅”行動方案》。[詳細] -
他在瀾滄江源 守好“第一崗”
而立之年的尕鬆義西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未搬遷以前,尕鬆義西住在雜多縣紮青鄉北部的達青村,這裏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瀾滄江源頭,平均海拔540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