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沙海育出新綠洲
圖為(wei) 空港新區防沙治沙與(yu) 生態修複試驗項目中同一處坡麵生態修複前(右)與(yu) 生態修複後(左)的對比。拉薩融媒記者 凃 瓊攝
“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有一次我們(men) 中午吃完飯去工程點上澆水,想著晚上做飯前洗碗,結果幹完活發現鍋裏都是沙子……”在空港新區治沙點工作了兩(liang) 年的畢勝思對過去風沙漫天的情景記憶深刻。
畢勝思工作的治沙點位於(yu) 貢嘎機場前往拉薩方向嘎拉山隧道左側(ce) 沙化山體(ti) ,地處雅魯藏布江旁。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是空港新區主要風沙災害的沙源地之一,這些沙源四處擴散,導致沿江土沙漠化,林木覆蓋率急劇減少,風沙天氣增多。
過去,這裏還生活著一些老百姓,十幾年前,他們(men) 搬遷到了更為(wei) 宜居的地方。為(wei) 了徹底改變“沙進人退”的現狀,2017年,空港新區開展防沙治沙與(yu) 生態修複試驗項目,強力推進造林綠化、防沙治沙,荒漠化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3年努力,山坡已完成200餘(yu) 畝(mu) 的改良工作。曾經的風積沙地上,種出了綠意盎然的各類苗木,開出了美麗(li) 的波斯菊,遠遠望去,一片生機、綠意盎然。
點沙成土
200畝(mu) 沙地變成結構穩定的土壤
2017年該生態修複項目啟動後,空港新區對接引進青島冠中生態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防沙治沙和植被修複。公司技術員張亞(ya) 飛告訴記者,將沙子變成土壤主要是依靠一項技術——團粒噴播植被恢複技術。簡單來說,這項技術就是將優(you) 粒土壤覆蓋到沙體(ti) 表麵,半分鍾至1分鍾實現固沙效果,並在土壤中添加多種適宜西藏氣候條件的植物種子,快速新建植被群落,通過植物的作用進一步實現防沙固沙,同時快速改善環境質量,最終實現生態修複的目標。
“我們(men) 還加入了一些稻殼花生殼,包括團粒劑、穩定劑之類的化學物質。經過處理後的土壤具有極強的結構穩定性,還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時,它具有有機質,營養(yang) 成分含量豐(feng) 富,可以為(wei) 植物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yang) 成分。”張亞(ya) 飛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將改良過的高次團粒土壤噴播到坡麵處理後的沙地上,在沙層表麵覆蓋的這層土壤完全能夠滿足植物需求,大約幾天就能形成一個(ge) 比較穩定的結構。土壤改造完後,張亞(ya) 飛和團隊就將篩選出來的適合沙質土壤的植物種子和高次團粒土壤混合,在高次團粒土壤上噴一層種子層,再進行管護,靜待植株生長。
點坡成綠
半個(ge) 沙坡種上各類綠植
張亞(ya) 飛告訴記者,如今這片綠植蔥蘢的地方過去和周邊一樣,都是風沙積地,沒有任何植被覆蓋。在沒有植被的風積沙地造林很難,種上了植株,存活也很難。
為(wei) 了保證植物的存活率,技術團隊設置了約20多個(ge) 樣方,定期觀測植物長勢,監測包括株高、生長階段,以及植物蓋度之內(nei) 的數據。實施3年以來,團隊在項目區及周邊共設置了6台氣象站、2台集沙儀(yi) 、6處徑流小區,投入施工人員100人、後期研究中心研究人員4人及養(yang) 護人員2人常年駐紮項目現場進行數據收集和實驗研究。
除了對種植的植被進行日常管護外,工作人員還要注意防範高原鼢鼠啃食植物根莖,防範周邊的牛羊牲畜啃食植株。“以前都是沙地的時候,倒是什麽(me) 都沒有。現在植被恢複了,周邊的生物也多了起來,我們(men) 也是哭笑不得。”畢勝思說到。
現在這片區域生長著砂生槐、花棒、白刺、沙棘、紫花苜蓿、波斯菊、草木樨、黑麥草等16種植物,沙化麵積不斷縮減,一株株草木不斷延展,綠色的底色越來越濃。最早一批種植的油菜、草木樨已經和人一般高,有的甚至已經兩(liang) 米以上了;今年6月份新種植的紫花苜蓿、波斯菊根係也已經有20厘米至40厘米,苗木縱橫交織的根係形成了強大穩固的網狀體(ti) ,有效防止了滑坡、泥石流等大麵積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目前張亞(ya) 飛和他的團隊正在適當減少人為(wei) 幹涉,讓這片綠洲形成自己的生態調節係統。
記者了解,經對比試驗區和原風積沙地分別設置的集沙儀(yi) 數據,數據表明新建的200餘(yu) 畝(mu) 植被已經起到了防沙治沙的作用:試驗區內(nei) 50cm以下的風沙削減比例高達73.3%,在日最高溫時段,試驗區內(nei) 地表空氣溫度遠低於(yu) 附近沙地,最高溫差超過10℃。
防沙治沙
滿目風光滿目新
在還沒有修複的沙地,我們(men) 在往上攀爬的時候,稍稍用力,半隻腳就陷入到沙子中,噴灌的水淋到身上,和沙子混在一起,狼狽不堪。張亞(ya) 飛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他早已習(xi) 慣。
“當時,我剛下飛機,我們(men) 同事就趕緊拉著我來到這個(ge) 沙坡地。我記得第一次我爬上這個(ge) 山坡時,整個(ge) 人還喘得不行。你看現在,不說如履平地,至少不會(hui) 氣喘籲籲。”想起第一天來拉薩的場景,回憶湧上張亞(ya) 飛的心頭。
現在,張亞(ya) 飛的工作從(cong) 最初的防沙治沙過度到管理調整這一步。他們(men) 正在觀察植物的整體(ti) 生長過程,研究這些植物的生活史,方便後期對植物種類進行篩選改進,從(cong) 而提高管理養(yang) 護工作的效率。
經過3年的治理,這片肆虐的沙地成了可以種活植物的土地,張亞(ya) 飛和他的同事十分自豪。“一些藏族同胞和遊客看到我們(men) 這片波斯菊的花海,經常會(hui) 進來拍照,有的時候還需要我協助,我幫他們(men) 拍合影,這個(ge) 時候就覺得挺有成就感、挺自豪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好政策讓日子越過越美”
甲崗村位於阿裏地區日土縣南部,距離縣城79公裏,從村莊往西80公裏可達邊貿點獨木契列,是典型的邊境村莊。[詳細] -
《拉薩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11月20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未按照規定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垃圾分類收集點的,由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設置,逾期未設置的,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詳細] -
本周西藏降水較弱 北部多大風天氣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11月8日發布消息,下周(11月9日至15日)西藏自治區大部降水較弱,北部那曲、阿裏有明顯的大風天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