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傳(chuan) 統垃圾填埋等方式造成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垃圾圍城的現象。改變傳(chuan) 統焚燒填埋等方式,充分利用其中資源,實行垃圾分類勢在必行。西藏作為(wei) 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那麽(me) 垃圾分類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因素,而且跟其他省市有哪些不一樣的特點與(yu) 要求呢?為(wei) 此,記者專(zhuan) 訪了西藏自治區住建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丁麗(li) 紅。
丁麗(li) 紅介紹說,自住建部將拉薩市和日喀則市列為(wei) 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就開啟了西藏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拉薩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分類處置的體(ti) 係已基本形成,日喀則市的末端分類處理設施也正在加緊建設中。2019年6月,西藏與(yu) 全國各地一起,全麵啟動了地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丁麗(li) 紅說,在西藏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具有重要而獨特的意義(yi) 。實行垃圾分類,是鞏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通過城鄉(xiang) 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補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加速建設城鄉(xiang) 垃圾、汙水處理設施,提高城鄉(xiang) 生態環境綜合承載力,鞏固西藏作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定位,保護好中華水塔、世界屋脊,是著力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的重要抓手。同時,還是保護高原脆弱生態的重要手段。西藏目前普遍采用的填埋技術,由於(yu) 氣候幹燥寒冷,微生物不易存活,非常不利於(yu) 填埋垃圾的降解。
此外,也是緩解填埋壓力實現減量化的主要途徑。按照國家《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的目標要求,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超過300噸的地區,要加快發展以焚燒為(wei) 主的垃圾處理方式,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而西藏自治區目前縣(區)以上城市均以建設標準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為(wei) 主,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縣城以上生活垃圾填埋場普遍陷入庫容將滿的困境,其中,部分地市已進行了改擴建,但垃圾增長速度遠遠超出填埋場建設能力。
2019年7月,西藏自治區啟動地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以來,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多次召開會(hui) 議安排部署,七市地均製訂了適合本地實際的生活垃圾分類方案。但除拉薩外,西藏其他市地末端分類處理設施均未建設,因此,西藏垃圾分類也基本停留在投放垃圾桶、製訂方案和宣傳(chuan) 層麵,全麵深入實施垃圾分類工作,任重而道遠。
為(wei) 此,丁麗(li) 紅有自己的思考:垃圾能否減量關(guan) 鍵取決(jue) 於(yu) 末端的資源化利用。西藏地廣人稀,垃圾產(chan) 生體(ti) 量小,但末端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投資大,收集運輸成本高,資源化利用難。
要解決(jue) 西藏生活垃圾末端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困難,量少,處置成本高的困局。她說,可以因地製宜,粗分促進習(xi) 慣養(yang) 成。近三年內(nei) 西藏自治區的生活垃圾分類經驗表明,需根據西藏自治區各市地人口以及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情況,在垃圾量較少的地市,可先按照簡單分類進行處置,先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出來,引導居民群眾(zhong) 樹立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從(cong) 最簡單的分類做起,循序漸進。在此過程中,逐步探索學習(xi) 區內(nei) 外小型就地處置方式,走出一條適合西藏實際的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的處置路子。
“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men) 隻要把準了脈,找準自己的道路,一步一個(ge) 腳印地朝前走,西藏終究會(hui) 與(yu) 全國一道,實現真正的垃圾分類,為(wei) 保護高原生態環境,鞏固西藏作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定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丁麗(li) 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雅魯藏布江中遊風沙得到有效遏製
記者從11月30日舉行的西藏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山南市完成植樹造林4.5萬畝、防沙治沙麵積40萬畝,雅魯藏布江中遊“沙進人退”現象得到有效遏製。[詳細] -
西藏解決200多萬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
西藏自治區水利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累計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581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200多萬名農牧民群眾從中受益。[詳細] -
拉薩冬季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麵啟動
據了解,目前拉薩市林業和草原存在的病蟲害主要有蚜蟲、青楊天牛,病蟲害的防治時間是每年五月份和十二月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