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發現青藏高原中部遠古的“香格裏拉”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古生物科考隊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腹地班戈盆地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研究證明:在4700萬(wan) 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亞(ya) 熱帶森林,堪稱遠古的“香格裏拉”。
該研究成果以《青藏高原中部中始新世濕潤低地的亞(ya) 熱帶“香格裏拉”生態係統》為(wei) 題,於(yu) 8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蘇濤研究團隊介紹,科考發現的班戈盆地化石植物群有70餘(yu) 個(ge) 種類,是目前已知的青藏高原新生代物種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化石植物群,距今約4700萬(wan) 年。
研究發現,這個(ge) 植物群中不少種類是該類群在亞(ya) 洲乃至全球最早的化石記錄。大多數最近親(qin) 緣類群分布於(yu) 現在的亞(ya) 熱帶、甚至是熱帶地區,說明青藏高原中部在4700萬(wan) 年前存在繁盛的亞(ya) 熱帶森林植被。
此外,這個(ge) 植物群和北美、歐洲的同時代植物群相似。這表明,青藏高原不僅(jin) 是亞(ya) 洲現代植物多樣性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且在古近紀北半球的植物區係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結合其他已有證據,青藏高原中部的“高山穀地”地貌存在至少2500萬(wan) 年。
基於(yu) 班戈盆地化石植物群,蘇濤研究團隊聯合國內(nei) 外多家科研院所,結合模型定量重建當時的古氣候和古海拔。結果證明:在4700萬(wan) 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為(wei) 海拔1500米、東(dong) 西走向的中央穀地,具有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年均氣溫約19攝氏度,森林茂密,水草豐(feng) 美,堪稱遠古的“香格裏拉”。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為(wei) 認識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曆史和地形地貌協同演化的過程提供全新的證據。
“香格裏拉”被世人所知,源自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於(yu) 1933年發表的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書(shu) 中描述一個(ge) 隱藏在青藏高原的山穀,那裏有著神奇雪山、茂密森林、碧綠草地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仿若世外桃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成立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介紹,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旨在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合作,攜手開展雪豹研究與保護,推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示範和引領。[詳細] -
青海省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
為拯救雪豹這一瀕危物種,青海、西藏等六省區開展了一係列保護活動,受到全球關注。研究數據表明,全球約7000多隻雪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詳細] -
我國在青藏高原創新舉措 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的“生態之窗”遠程網絡視頻觀測係統最新監測顯示,2020年有5952隻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3002公裏處回遷,較2019年增加1092隻,較2018年增加1430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