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堅持生態保護第一 深化西藏生態法治建設

發布時間:2020-12-14 09:32:00來源: 西藏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這為(wei) 新時代西藏生態法治建設擬定了總原則和根本遵循。

  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西藏生態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

  五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法治建設作為(wei) 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為(wei) 我國生態圈的鞏固及國際生態高地的打造打下了堅實基礎,為(wei) 世界最後一方淨土的守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生態法治建設方麵,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為(wei) 落實好領導幹部生態法治建設責任機製,相繼成立生態法治建設領導小組,並及時出台《關(guan) 於(yu) 著力構築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辦法》等法律、製度,實行了最嚴(yan) 格的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構建起一套權責清晰、責任具體(ti) 、對象明確、跟蹤績效的生態法治框架機製,作出了把西藏建設成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部署。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方麵,自治區先後製定生態規章製度,並推進以重要城鎮周邊、交通沿線、景區景點等區域為(wei) 主的城鄉(xiang) 環境綜合治理,並積極加快城鎮汙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的有機銜接,使得全區整體(ti) 人居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在生態治理法治化方麵,自治區統籌推進西藏主體(ti) 功能區規劃,全麵完成74縣區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工作。在推進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jia) 暨“三線一單”編製中,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和資源承載力管控。

  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增強,依法治理人居環境的願望愈加迫切;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與(yu) 自然休戚與(yu) 共、和諧相生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繼續深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和依法治理生態理念不斷厚植於(yu) 民、篤定於(yu) 行,已然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

  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西藏生態法治建設的經驗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將西藏定位為(wei) 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把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局的突出位置,先後出台了一係列重要生態法律法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生態法律法規,並在踐行生態法治建設過程中取得重要經驗。

  (一)黨(dang) 的領導是西藏生態法治建設的根本保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領導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根本政治保證。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以這一思想為(wei) 指引,自覺把經濟社會(hui) 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同時,加快構建符合西藏發展實際的生態法治體(ti) 係。五年來,西藏生態法治建設有關(guan) 機關(guan) 及其工作人員牢固樹立“四個(ge) 意識”,堅決(jue) 維護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在生態建設上的決(jue) 策部署,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不斷完善西藏的生態法治製度體(ti) 係,全麵推動綠色發展,依法解決(jue) 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各類問題,堅決(jue) 落實西藏汙染防治各項工作。

  (二)製度完善是西藏生態法治建設的前提基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定程度上與(yu) 製度不健全有關(guan) 。”五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用實踐證明,隻有健全立法,並實行最嚴(yan) 格的法治,才能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ti) 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納入新時代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建立健全體(ti) 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ti) 係、考核辦法、獎懲機製,並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製度化法治化。建立和完善綠色消費的法律法規體(ti) 係、財稅政策和市場監管體(ti) 係,依法有序擴大綠色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供應、拓展綠色消費市場,使生態法治思路成為(wei) 推進西藏生態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

  (三)服務人民是西藏生態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

  五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重托,堅決(jue) 扛起為(wei) 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作最大貢獻的政治責任,正確處理生態建設與(yu) 民生事業(ye) 發展的辯證關(guan) 係,把服務人民寓於(yu) 生態法治建設的全過程,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強度、法治深度和惠民廣度,確保西藏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發展。如在村容村貌建設中,以“四清兩(liang) 改”為(wei) 切入點,全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推進農(nong) 村基礎環境整治;在“廁所革命”中,積極推廣適應西藏地域特點、農(nong) 牧民能接受的改廁模式,出台激勵政策,穩步推進;在生態完善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機製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製上,全麵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使廣大貧困群眾(zhong) 吃上了“生態飯”,青藏高原成為(wei) 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牢固。

  (四)全國支持是西藏生態法治建設的有力保障

  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全國人民支持,是西藏生態法治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ye) 持續有力發展的有力保障。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繼續深化中央關(guan) 心西藏、全國支援西藏的決(jue) 策部署,為(wei) 推動新時代西藏生態法治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ye) 的快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如國家環保總局先後組織全國環保係統支援西藏環保能力建設,幫助建設了自治區、拉薩市等環境監測站,幫助培訓了大批環保技術、管理人員和執法人員,幫助編製了生態保護與(yu) 汙染治理規劃;2019年以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隊在西藏自治區共采集大氣、水文、土壤等環境要素樣品1.2萬(wan) 餘(yu) 份,采集動植物、微生物樣本4.4萬(wan) 餘(yu) 份,在亞(ya) 洲水塔變化與(yu) 影響及應對等方麵取得突破。同時,近年來,國家一再加大對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的執法監督。

  三、新時代西藏生態法治建設縱深發展的路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要不斷加強和完善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體(ti) 係,依法推動西藏生態事業(ye) 發展。

  (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持續建設美麗(li) 西藏

  當前,西藏的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yu) 關(guan) 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把加強西藏生態法治建設作為(wei) 實現新階段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堅定不移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同時,要落實生態領域的“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督促地方各級黨(dang) 委、政府及其相關(guan) 職能部門,嚴(yan) 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確保打通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裏”,把西藏打造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國家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國家綠色發展試驗地、國家自然保護樣板地、國家生態富民先行地,以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的實際行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二)以加強生態法治建設為(wei) 目標,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對於(yu) 現階段西藏而言,建立健全最嚴(yan) 格最嚴(yan) 密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製度就顯得尤為(wei) 迫切和必要。為(wei) 此,要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ti) 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同時,要深度結合《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把實施天然林草保護、“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工程納入法治體(ti) 係建設。此外,要堅持西藏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ti) 理念,重點並依法推進拉薩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試點;依法有序推進西藏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全麵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等,不斷提升新時代西藏生態係統法治質量,切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三)以生態環境治理執法為(wei) 抓手,持續提升西藏人居環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生活在高原上的各族群眾(zhong) ,長期以來同大自然相互依存,形成了同高原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執法力度是推進新時代西藏生態法治建設的有力抓手。當前,應緊盯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堅持法治思路,圍繞西藏汙染防治攻堅戰“5+4”工作部署,確保標誌性戰役的勝利。結合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繼續推進城鄉(xiang) 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yu) 改造,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配合生態法治建設執法檢查。依法嚴(yan) 格執行礦產(chan) 資源勘查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製度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強化環境法治監管,嚴(yan) 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wei) ,確保全區生態法治建設持續向好。

  (四)以綠色法治理念為(wei) 導向,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現階段,要結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全麵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推進西藏地方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以正確處理好“十三對關(guan) 係”為(wei) 工作方法,特別是保護生態與(yu) 富民利民的關(guan) 係,立足西藏特色優(you) 勢資源和環境承載力,著力推動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讓人民群眾(zhong) 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chan) 生活。在確保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的前提下,支持和服務自治區“十大工程”建設和“七大產(chan) 業(ye) ”發展。強化“三線一單”和規劃環評的剛性約束,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強空間、總量和準入管理,積極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生態補償(chang) 政策,弘揚生態文化,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充分釋放“綠色紅利”,打造民族文化與(yu) 生態文化深度融合的幸福家園,勠力同心建設美麗(li) 西藏。

  (作者單位:自治區黨(dang) 委黨(dang) 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