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東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近年來,海東(dong) 市把湟水河流域城鄉(xiang) 環境綜合整治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ti) 實踐,積極構建“人水合一,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著力打造青藏高原山水田園生態綠色城市。
海東(dong) 市圍繞湟水河這一條主線和樂(le) 都、平安、河湟新區三個(ge) 中心,按照“河裏的問題岸上治”的思路,加快樂(le) 都、平安、河湟新區綠地係統建設,做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一次見景。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麵積達13657.65畝(mu)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2016年的20.4%提高到現在的30.25%,建成區綠地率由2016年的17.7%提高到現在的26.95%,人均公園綠地麵積為(wei) 9.5㎡/人,改善了湟水河兩(liang) 岸的生態環境,固定了河岸山體(ti) ,增加了植被,涵養(yang) 了水源,淨化了空氣,讓湟水河這條母親(qin) 河重新以“清”的姿態造福海東(dong) 人民,澤被後世。
近年來,市級財政投資2.8億(yi) 元在湟水河小峽、大峽、老鴉峽實施了“三峽”綠化工程,使昔日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湟水河、村莊建築破敗不堪的小峽口,變成了景色宜人的杏樹林;環境汙染嚴(yan) 重、群眾(zhong) 怨聲不斷的大峽口變成了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色彩豐(feng) 富的山體(ti) 自然風景畫;老鴉峽民和段的“矽鐵走廊”廢棄廠房,變成了“桃花穀”。“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5.65億(yi) 元,完成國土綠化376.04萬(wan) 畝(mu) ,其中,人工造林200.51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54.53萬(wan) 畝(mu) ,森林經營121萬(wan) 畝(mu) ,全市森林覆蓋率從(cong) “十二五”末的32%提高到現在的36%,東(dong) 部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初見成效。
為(wei) 提高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確保義(yi) 務植樹的法定性,海東(dong) 頒布施行了《海東(dong) 市全民義(yi) 務植樹條例》,每年春季、秋季為(wei) 全民義(yi) 務植樹季,每人每年履行不少於(yu) 3株的植樹義(yi) 務。自2017年以來,把義(yi) 務植樹和城鎮綠化美化、文化旅遊、新農(nong) 村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舉(ju) 全市之力開展了8次春秋兩(liang) 季全民義(yi) 務植樹“大會(hui) 戰”,不僅(jin) 厚植了生態海東(dong) 的綠色底蘊,夯實了“醉美海東(dong) ”的綠色底色,同時,通過組織廣大群眾(zhong) 以及宗教界人士參加義(yi) 務植樹“大會(hui) 戰”,引導他們(men) 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綠化美化家園和發展經濟上,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維護了社會(hui) 穩定,為(wei) 民族團結先行示範區建設貢獻了“林業(ye) 智慧”。
按照“八個(ge) 一批”的脫貧攻堅總要求,以生態保護為(wei) 目標,聘用了422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cong) 事林業(ye) 生態管護崗位,聘用了11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cong) 事草原生態管護,平均年工資不低於(yu) 10000元/人,確保了已選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管護員得到穩定的工資性收入。142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累計發放退耕還林補助2.22億(yi) 元,惠及5.04萬(wan) 貧困人口。同時,通過大規模國土綠化,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13.98萬(wan) 人,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勞務收入1118.4萬(wan) 元。每年落實1.05億(yi) 元管護補償(chang) 資金,加強了413.22萬(wan) 畝(mu) 天然林資源和443.17萬(wan) 畝(mu) 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力度和管護設施建設,使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海東市啟動2020年秋季國土綠化暨全民義務植樹“大會戰”
10月20日,海東市2020年秋季國土綠化暨全民義務植樹“大會戰”動員大會在樂都區三河濕地公園舉行,此舉標誌著海東市今秋綠化工作全麵開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