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綠色文章 打造生態海西
在德令哈市雅撒圖地區成群結隊的白唇鹿在山上自由奔跑、覓食。攝影:郭曲太 戴永峰
這是海西越來越美的五年——天越來越藍,河水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十三五”期間,海西州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取名寓意“來自長江源頭和飲水思源、不忘黨(dang) 的恩情”,這是老黨(dang) 員更尕南傑一直銘記在心的,他也親(qin) 眼見證了家鄉(xiang) 的綠色發展之路。
67歲的更尕南傑站在村口廣場,說起生態新村變遷路,他有講不完的故事。
“剛來這裏時,沒有連綿的山巒、蜿蜒的河流,沒有奔跑的牛羊和揚鞭的牧人,好幾次我都想回到生活了半輩子的牧區。”更尕南傑說,後來這裏先後建起小學、敬老院、文化廣場,村裏還有了垃圾填埋場,他和老伴的日子過得安心自在,他老家的草場如今成為(wei) 野驢、馬鹿等野生動物的天堂。
據了解,為(wei) 了更好地管護33.4萬(wan) 公頃禁牧區,讓村民更好地適應新生活,當地政府又招募了172名草原生態管護員、3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讓牧民逐步從(cong) 草原利用者轉變為(wei) 生態保護者與(yu) 紅利共享者,讓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成為(wei) 現實。
長江源村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實行的異地搬遷安置,是海西州生態保護實踐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我們(men) 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jue) 貫徹‘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要求,堅持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切實推進兩(liang) 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化環境風險防範,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促進全州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哈斯保克說。
著眼全局、生態環境質量切實改善。海西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行動,加快構建生態環境建設體(ti) 係,持續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截至“十三五”收官,全州所有國控斷麵水質均達或優(you) 於(yu) 國家相關(guan) 標準,達標率為(wei) 100%。全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總體(ti) 達標率100%;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農(nong) 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並趨於(yu) 向好;2019年末,全州化學汙染物排放總量較相比2015年下降比例分別為(wei) 3.42%、14.15%、24.1%、17.3%,均控製在省級下達指標以內(nei) ,完成了全州296個(ge) 農(nong) 村環境整治工作,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全覆蓋,醫療廢水、醫療廢物及時有效收集、轉運、處置全落實,實現全州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協調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成績斐然。製定印發《海西州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不斷強化汙染防治體(ti) 係建設。全州列入國家調度的4個(ge) 省級以上工業(ye) 集聚區、6個(ge) 產(chan) 業(ye) 園均已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裝置;全州建成縣城汙水處理廠7座並投入運行。組織開展了全州農(nong) 村“千噸萬(wan) 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整治工作。分類推進了88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綜合整治,大力推進清潔生產(chan) 審核工作。嚴(yan) 格落實“禁燃區”規定,2016至2020年,全州累計淘汰690.87蒸噸燃煤小鍋爐。督促全州8家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機構完成了新平台更新升級工作。五年來,共檢測在用機動車輛314646次,尾氣檢測合格輛261672次,合格率達到83%。截至2020年10月底前圓滿完成265家企業(ye) 的排汙許可證發證工作,955家企業(ye) 的登記工作,對57家企業(ye) 發放了限期整改通知書(shu) ,實現了固定汙染源清理整頓和排汙許可發證登記“雙清零”。開展了全州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點位核實工作,共劃定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點位1217個(ge) ,詳查單元66個(ge) 。完成全州225家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用地調查工作,土壤汙染防治持續推進。開展了廢機油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製度試點工作,強化了危廢管理。
持續用力、生態環保基礎不斷夯實。2016年至2020年,落實中央、省級水、大氣、土壤汙染防治及農(nong) 村環境整治項目共涉及項目49個(ge) ,共下達項目資金94056萬(wan) 元。通過項目實施,有效改善了全州大氣、水、土壤及農(nong) 村人居環境,使全州生態環境向好發展。通過項目實施,德令哈市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實施和收集村汙水4.928萬(wan) 噸/年,汙水收集率達到90%以上,排入水體(ti) 汙染物化學需氧量下標削減17.24噸/年,氨氮削減1.48噸/年,使排入環境的汙染物顯著減少。格爾木沱沱河流域周邊生態環境汙染源得到有效管控,基本消除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汙染隱患,使唐古拉山鎮全鎮生活汙水收集率達70%以上,汙水處理率達到100%,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生活垃圾收集率85%以上,處理率達100%,且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汙染控製標準》(GB18485-2014)排放標準。都蘭(lan) 察蘇河城段區段水環境水質得到有效改善,農(nong) 村牧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環境“髒、亂(luan) 、差”得到有效遏製, VOC、PM2.5、氮氧化物等排放物有效降低。
“‘十四五’時期我們(men) 將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保護優(you) 先理念,以木裏非法采礦事件為(wei) 警醒,持續深化‘三個(ge) 最大’省情認識,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全麵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堅決(jue)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努力開創海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麵。”哈斯保克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黑鸛現身青海西寧
12月6日,一隻黑鸛在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內嬉戲。近日,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北川河濕地公園迎來兩隻黑鸛。[詳細] -
青海西寧再現鳥中“大熊貓”黑鸛
據了解,黑鸛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由於近年數量急劇減少,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詳細] -
青海海西:著力提升生態管護員能力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做好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的宣傳和巡護工作,以維護州內保護地自然資源安全為己任,做到管好青山、護好綠水,為海西林草生態安全作出貢獻。[詳細] -
海西州生態環境監測站格爾木分站揭牌成立
18日,海西州生態環境監測站格爾木分站及格爾木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正式揭牌。格爾木分站的設立健全了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體製,為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供製度保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