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化軌道上,建好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為(wei) 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提供了法律遵循。”
“《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草案)》將是西藏自治區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li) 西藏的重要支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需要我們(men) 共同參與(yu) 。”
……
在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四次會(hui) 議上,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把《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草案)》提請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四次會(hui) 議審議,引起自治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廣泛熱議。
“建設美麗(li) 西藏,不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對西藏的期望和重托,條例在把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應用到立法中的同時,突出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等內(nei) 容,具有西藏地方特色,是西藏自治區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li) 西藏’等重要指示的又一重要立法成果,充分彰顯了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誌。”自治區政協委員、昌都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總站土肥室主任格桑頓珠說。
那曲市位於(yu) 藏北高原,是多條江河的源頭,集合了冰川、湖泊、凍土、草原等多種生態係統,在自治區的生態保護中處於(yu) 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那曲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造林科科長拉頓表示,近年來,那曲市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0個(ge) ,整個(ge) 保護區總麵積達17.07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麵積的39.70%,為(wei) 有效保護各類動植物資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礎。此外,那曲還大膽探索高寒高海拔植樹試種工作,五年來,累計植樹試種高山柳、雲(yun) 杉、班公柳等樹種7萬(wan) 多株,曆史上首次街道試種綠化近7公裏,基本改變了城區內(nei) 無樹的曆史。
“在我看來,《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草案)》是一部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的條例,是一部深入結合西藏實際出台的條例,是一部深刻考慮生態保護、經濟發展與(yu) 民生關(guan) 係的條例,對於(yu) ‘十四五’乃至今後一段時期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yi) 。”拉頓說。
林芝作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被譽為(wei) “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生物資源的基因寶庫”,十分需要加強立法保障,推進美麗(li) 林芝建設。
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林芝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副局長鄭都表示,林芝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西藏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立法對於(yu) 圓滿完成新時期國家和自治區賦予林芝的重大戰略任務具有重要意義(yi) ,能更好地推動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美麗(li) 林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十三五’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林芝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矚目成就。全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了27.8萬(wan) 畝(mu) 的兩(liang) 江四河、重點區域、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工程,開展了19.3萬(wan) 畝(mu) 退化沙化土地治理和宜林地提升等林草生態修複工作,實施了41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建設項目,新建及改擴建苗圃1萬(wan) 餘(yu) 畝(mu) 。此外,全市還深入推進以消除‘無樹村’‘無樹戶’‘無樹單位’和義(yi) 務植樹等人工造林為(wei) 主的重點區域綠化工作,村莊四周、道路兩(liang) 側(ce) 的綠化得到顯著提升。”鄭都介紹說。
“我們(men) 要共同聚焦做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生態文明製度成為(wei) 剛性約束,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實幹擔當的工作作風,為(wei) 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永續發展’美麗(li) 西藏貢獻力量。”鄭都說。
近年來,昌都市林草部門通過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林草資源管理、自然保護地建設、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等工程不斷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2020年,全市完成營造林39.35萬(wan) 畝(mu) ,天保工程區1915.17萬(wan) 畝(mu) 得到有效保護,自然保護地建設項目有序開展,藏東(dong) 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不斷築牢、人民生活水平與(yu) 幸福感不斷提升。
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昌都市林草局助理工程師郭迎亞(ya) 表示,《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草案)》的實施將會(hui) 對昌都生態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林草資源保護等提供強大的製度遵循,會(hui) 合理地協調當前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自然資源保護之間的不平衡,切實保障全市的生態安全與(yu) 民生興(xing) 旺。
“我們(men) 要切實提高對建設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工作的認識,全麵深入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的‘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思想,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要聯合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ye) 草原等部門形成強大合力,深刻找準定位,強化溝通協調,認真履職盡責;要創造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勠力同心的良好局麵,不斷促進生態保護與(yu) 民生改善相結合,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機製,凝心聚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郭迎亞(ya)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