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公裏!祁連山黑頸鶴是冠軍
記者從(cong)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獲悉,最新動態監測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及周邊地區分布有黑頸鶴80隻(其中53隻成鳥和27隻幼鳥),祁連山國家公園成為(wei) 黑頸鶴重要棲息地之一。監測表明,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黑頸鶴的遷徙路線達1500公裏以上,是目前已知黑頸鶴遷徙路線中最長的。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物種(VU),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高原完成整個(ge) 生活史的大型涉禽,是高原濕地生態係統中的旗艦物種,是指示生態環境變化情況的“風向標”。
為(wei) 全麵掌握祁連山國家公園及周邊地區黑頸鶴種群數量及分布格局,研究黑頸鶴繁殖策略、遷徙路線等種群的生態學狀況,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啟動了為(wei) 期5年的黑頸鶴專(zhuan) 項調查研究。在前期調查研究基礎上,2020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林業(ye) 大學郭玉民研究團隊在取得國家林草局批複行政許可後,7月為(wei) 15隻黑頸鶴佩戴了GPS跟蹤設備,對幼鳥進行了有效跟蹤,經過5個(ge) 多月的動態監測,祁連山國家公園黑頸鶴遷徙研究取得豐(feng) 碩研究成果。
曆時一個(ge) 多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佩戴跟蹤器的黑頸鶴飛越唐古拉山,“拖兒(er) 帶女”輾轉1500多公裏,終於(yu) 抵達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雅魯藏布江流域,順利完成秋季遷徙。通過黑頸鶴遷徙研究,初步掌握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黑頸鶴的遷徙路線以及越冬地點。
此次監測了解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黑頸鶴種群與(yu) 我國其他地區黑頸鶴種群的遷徙策略存在較大差異,表現在遷徙曆時較長、遷徙路線呈“剪刀形”。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黑頸鶴的遷徙路線,是目前已知黑頸鶴遷徙路線中最長的,達1500公裏以上。根據目前跟蹤數據分析,林芝雅魯藏布-尼洋河區域、巴鬆措和易貢措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日喀則雅江河穀是部分繁殖家庭選擇的越冬地,呈現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黑頸鶴越冬地的多元化選擇方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高寒草地生態氣象觀測研究站建成運行
近日,青海省氣象局與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建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高寒草地生態氣象觀測研究站。[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建立氣象觀測站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高寒草地生態氣象觀測研究站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首個生態氣象綜合觀測站。[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生態試點穩步推進
由祁連山國家公園攝影師鮑永清、李善元拍攝的作品《生死對決》、《當媽媽說跑步前進》分別獲得2019年、2020年度BBC英國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大賽總冠軍和單項冠軍。[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七彩冰瀑壯觀綺麗
2021年1月23日,祁連山國家公園崗什卡雪峰山腳下的七彩冰瀑,由於溪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散發出五彩繽紛的綺麗風光,蔚為壯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