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芒康縣:百姓富 環境美 幸福生活火起來
芒康,意為(wei) “善妙之地”,地處藏、川、滇三省(區)交界處。奔騰的瀾滄江、金沙江流經此地,聞名遐邇的茶馬古道貫穿全縣。
獨特的自然區位優(you) 勢以及千百年來的曆史文化積澱,鑄就了芒康的魅力與(yu) 善妙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烙印在百姓心裏的美麗(li) 鄉(xiang) 愁。
尤其是,近年來在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和昌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芒康縣委、縣政府緊緊依靠全縣各族幹部群眾(zhong) ,以處理好“十三對關(guan) 係”為(wei) 工作方法,立足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圍繞做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和黨(dang) 的建設等工作,主動擔責、認真履責、全力盡責,不斷推進芒康縣特色產(chan) 業(ye) 、生態旅遊、文化教育等各方麵的發展。
芒康縣的百姓都說:“現在的生活更富了,環境更美了,我們(men) 對家鄉(xiang) 的依戀也越來越濃了。”
增進福祉讓百姓更滿意
液晶電視、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地上有綠植、茶幾上有水果……在芒康縣竹卡村仁青紮西家裏,記者看到整潔而溫馨的家庭場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芒康縣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抓好困難群眾(zhong) 幫扶工作,不斷完善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讓更多的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切實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瞄準“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目標,芒康縣主動扛起脫貧攻堅的主體(ti) 責任,深入落實“五個(ge) 一批”“六個(ge) 精準”的工作要求,高效、標準、規範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全縣5063戶29738名貧困群眾(zhong) 實現脫貧,對納入監測範圍的42戶邊緣戶實現幫扶全覆蓋,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圍繞教育質量提升問題,芒康縣堅持把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wei) 根本目標,抓牢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按照“兩(liang) 個(ge) 全部”和“五個(ge) 100%”要求,紮實推進中小學質量提升計劃和標準化建設,順利通過自治區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由2016年的97.3%、93.4%均提升到100%。
圍繞“三不出、兩(liang) 下降、一提升”目標,芒康縣積極發揮“組團式”醫療援藏“傳(chuan) 幫帶”作用,鞏固芒康縣人民醫院評選“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成效,60所村級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群眾(zhong) 健康服務更加優(you) 化。
產(chan) 業(ye) 發展讓鄉(xiang) 村更富裕
冬日,走進位於(yu) 滇藏交界的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納西村,在村公路東(dong) 側(ce) 的一座山丘上,核桃、石榴、櫻桃、橘子等果樹迎風搖曳。
這片果林是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三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果樹基地,種植麵積達2200餘(yu) 畝(mu) ,種植了2萬(wan) 餘(yu) 株各類果樹,是目前昌都市規模最大、投入最多、科技含量最高、輻射能力最強的特色經濟林綜合基地。
近年來,芒康縣堅持穩中求進、穩步發展,正確處理好發揮優(you) 勢和補齊短板的關(guan) 係,想方設法發揮合作社作用、創新管理用好引進企業(ye) 、加強對接利用市場資源、強化引導帶動群眾(zhong) 參與(yu) ,不斷優(you) 化壯大葡萄、辣椒、蜜橘、卡若香豬等特色種植養(yang) 殖業(ye) 的結構規模,使產(chan) 業(ye) 基礎更加夯實。
截至2020年11月,全縣幹鮮果種植麵積已達2.79萬(wan) 畝(mu) ,辣椒種植麵積達1500畝(mu) ,新建飼草基地麵積達4000畝(mu) ,阿旺綿羊存欄10.7萬(wan) 餘(yu) 隻、卡若香豬存欄2.6萬(wan) 餘(yu) 頭、紅拉山雞存欄2.5萬(wan) 餘(yu) 隻、犛牛存欄20萬(wan) 餘(yu) 頭。
除了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芒康縣的旅遊產(chan) 業(ye) 也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保存古老製鹽技藝的千年鹽田、貫通西藏同祖國內(nei) 地相連的茶馬古道、江河兩(liang) 岸崎嶇的高山峽穀……無一不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借助自然區位優(you) 勢,芒康縣大力推進旅遊業(ye) 全區域、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以打造5A級千年鹽田旅遊景區為(wei) 重點,帶動發展一大批具有芒康地域人文特色的旅遊品牌,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實現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
保護生態讓鄉(xiang) 村更靚麗(li)
草木豐(feng) 茂的青山、水清河暢的溪流,走在芒康縣加達村,處處可見如畫的綠水青山,以及村民們(men) 幸福洋溢的笑臉。這源於(yu) 近年來芒康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源於(yu) 在加強生態保護、推動綠色發展上持續發力,推進美麗(li) 芒康建設。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芒康縣始終牢固樹立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liang) 山”理念,認真落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度和黨(dang) 政同責要求,定期召開常委會(hui) 、專(zhuan) 題會(hui) 聽匯報、作部署,嚴(yan) 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和生態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製,嚴(yan) 格落實礦產(chan) 資源開發“一支筆”審批製度,有效防止了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同時,芒康縣加大河流源頭區域草地、濕地、天然林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工程,深入開展“無樹戶”消除活動,森林覆蓋麵積953.06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達到35.94%。深入推進“廁所革命”,積極引導推動廁所進院、入室,建設自治區級生態村29個(ge) 。全麵推行河長製工作,有效維護了河湖健康。堅持問題導向,嚴(yan) 格落實“整改銷號製”和“限時辦結製”,確保了中央和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及時整改、限時辦結。
漫步河畔,目之所及,是開闊的河道、清澈的河水,75歲的村民旦增赤列感慨萬(wan) 分:“相比以前,河道裏的垃圾少了很多,河邊的樹林也越來越茂密了,每年也有很多的遊客來這裏休閑度假,家鄉(xiang) 變得越來越美麗(li) 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昌都市紮西貢村入選2020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21至22日,以“鄉村振興 美麗共享”為主題的2020美麗鄉村博鼇國際峰會,在海南省博鼇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詳細] -
昌都市洛隆縣碩督鎮落實落地傳統村落保護工作
洛隆縣住建局結合洛隆縣碩督鎮邊疆明珠小鎮規劃,把傳統村落保護與邊疆明珠小鎮規劃充分結合,全麵做好碩督鎮以及碩督村規劃編製及保護工作。[詳細] -
昌都市:村莊幹淨整潔 群眾安居樂業
數據顯示,在“四清兩改”村莊清潔行動中,昌都市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994.31噸、清理河道湖泊2095公裏、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1441場次、81246人次。[詳細] -
西藏昌都:厚植最美底色
全市生態環境狀況不斷改善,生態屏障功能逐步增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