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首次本底調查完成
近日,記者從(cong)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流域首次自然資源及社會(hui) 經濟本底調查工作任務完成,此次調查全麵查清了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態環境、自然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主要自然資源以及社會(hui) 經濟情況,為(wei) 合理劃定並建立青海湖國家公園提供理論依據,並為(wei) 開展青海湖流域綜合監測奠定基礎。
本底調查初步結果顯示,青海湖流域是一個(ge) 封閉完整的自然社會(hui) 複合體(ti) ,從(cong) 海拔5291米的崗格爾肖合力山到海拔3195米的青海湖依次分布著荒漠生態係統、草甸生態係統、草原生態係統、森林灌叢(cong) 生態係統、高原河流及湖泊濕地生態係統。該流域80%以上的麵積生態係統原真性較高,景觀基質單一,生態連通度高,物能流動便利,生物擴散便捷,生態過程完整,是我國西部完整的陸域和水域生態係統集成,在我國西部內(nei) 流區極具典型性和國家代表性。
同時,該流域是青藏高原生境最豐(feng) 富的地段之一,既是中國大型食肉動物最主要的庇護所之一,也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更是高原特有物種青海湖裸鯉、普氏原羚的唯一棲息地,是我國35個(ge) 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之一,擁有74科269屬759種維管植物、68科202屬323種野生脊椎動物,更有238種中國特有植物和22種中國特有動物,對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價(jia) 值。
據悉,在本底調查的基礎上,目前青海省已著手編製草原、濕地、水資源與(yu) 水生態、生物多樣性等專(zhuan) 題報告,為(wei) 明確保護目標、實施保護計劃、製定保護措施以及開展科學研究、生態旅遊、科研宣教等提供基礎資料和發展方向。下一步,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將建立地理基礎統一、資源邊界清晰、資源狀況明了的本底數據庫,融合行業(ye) 各類數據,實現資源數據共享,最終形成各部門統一的自然資源本底“一張圖”,為(wei) 有序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做好準備,為(wei) 青海湖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chan) 的嚴(yan) 格保護、管理管控、高效利用奠定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以四大分區做“水文章”守護“中華水塔”
青海生態地位重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三江源,北部橫亙青、甘兩省“生命之源”祁連山,東北部是中國內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西部是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詳細] -
平安森林覆蓋率達32.6%
去年以來,海東市平安區緊緊圍繞“五綠”建設,積極推進湟水規模化林場、“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南北山綠化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32.6%。[詳細] -
青海“十三五”時期水利投資占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四成
中新網記者7日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十三五”時期,青海省累計落實水利投資345.8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22倍,占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建設投資的42.1%。[詳細] -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19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全部優良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堅持“保好水”和“治差水”並舉,係統開展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複、水汙染治理,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推進碧水保衛戰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