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然烏鎮專業管護站:他們熟悉這裏一草一木
據不完全統計,八宿縣然烏(wu) 湖景區及周邊共有植物58科153屬312種,有野生動物22目47科11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8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7種。
豐(feng) 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加上大自然賦予的高山奇石、冰川、湖泊等,在八宿縣然烏(wu) 組成了一幅醉人的畫卷。然烏(wu) 湖景區,也成了國道318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如何既發展旅遊又加強環境保護呢?
於(yu) 是,然烏(wu) 鎮專(zhuan) 業(ye) 管護站應運而生。成立於(yu) 2015年的然烏(wu) 鎮專(zhuan) 業(ye) 管護站,管護麵積共22164公頃。管護站有6名管護員,其中,年齡最大的50歲,年齡最小的26歲。
走進然烏(wu) 鎮專(zhuan) 業(ye) 管護站,隻見管護站站長向巴克珠和管護員嘎次登、登增尼瑪正在值班。
說起管護工作,向巴克珠滔滔不絕。他說,管護站的職責是日常巡護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時報告火情,製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wei) ,監測病蟲害……總之就是要確保管護區內(nei) 的生態安全。
平時巡邏,他們(men) 或開車,或騎摩托車,或走路。向巴克珠說:“大多數時候,我們(men) 定期從(cong) 瓦巴村巡邏至來古村,沿湖40多公裏,一個(ge) 星期至少2次。”
來古村的一株柏樹,是管護站巡邏的重點。這是一株樹齡800年的古樹,“估計是然烏(wu) 樹齡最大的樹了。”為(wei) 保護它,管護站在樹周圍用鐵絲(si) 圈了一圈。
管護站成立6年來,管護區內(nei) 未發生盜伐林木、盜獵野生動物、盜挖野生植物及動物疫情等問題。
除了巡邏,管護站還要組織各村生態崗位的群眾(zhong) 栽樹和撿拾垃圾。向巴克珠說:“前前後後差不多已種了十萬(wan) 株樹。每周組織群眾(zhong) 打撈湖邊和撿拾公路沿線的垃圾至少2次,還要提醒遊客保護好環境。”
雖然人少,但6名管護員時刻牢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與(yu) 各村生態崗位的群眾(zhong) 一起築牢了一道然烏(wu) 生態環境保護的防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半個世紀征程 西藏隆子縣一條築起“綠色長城”
紮西桑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9年隆子縣林下草料種植收益12萬餘元;沙棘果收益11萬餘元,沙棘苗收益近30萬元。到了2020年,僅沙棘果一項,收益就超過60萬元。[詳細] -
一組手繪,帶你走進高原野生動植物世界
兔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兔猻腳短,毛發很長、很厚,耳朵位置較低,有一副貌似是貓頭鷹的麵容,主要棲息於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能適應高寒的環境。[詳細] -
做好生態大文章 高原學子回鄉創業勁頭足
為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西藏山南市隆子縣人以戰天鬥地的精神氣,打響了一場保衛家園、植樹防沙的戰役。[詳細] -
【2021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六十年“樹木” 隆子縣變沙灘為綠洲
今天的隆子縣,有幾張響當當的名片,“三人鄉”玉麥、卓嘎央宗姐妹、列麥精神,還有就是隆子河穀綿延幾十公裏的人工沙棘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