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拉薩市“綠色+扶貧”走出生態致富新路

發布時間:2021-03-26 11:24:00來源: 西藏日報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拉薩市始終把生態補償(chang) 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之舉(ju) ,堅持把“國土增綠”與(yu) “群眾(zhong) 增收”相結合,在實現土地綠化的同時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帶來致富增收的新渠道,走出了“生態+扶貧”的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子,取得生態富民新突破。

  按照“十三五”期間生態補償(chang) 脫貧目標,拉薩市結合精準識別工作,充分掌握生態補償(chang) 政策,力爭(zheng) 用好、用活、用足優(you) 惠政策。在此基礎上,拉薩市啟動編製《拉薩市生態補償(chang) 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年)》,統籌指導全市生態補償(chang) 脫貧工作。組織市扶貧辦、農(nong) 牧局、林業(ye) 綠化局、環保局等單位,多次赴縣區督導、檢查、核實,由縣、鄉(xiang) 、村三級組織工作人員宣傳(chuan) 、引導,積極落實騰崗換位工作,真正做到精準到村、到戶、到人。

  在精準識別、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拉薩市積極協調上級部門,爭(zheng) 取自治區新增濕地管護員、野保員及森林公園管護員等16個(ge) 崗位,將拉薩南山、公路沿線、城市周邊等新增造林區納入國家補助範疇,加大了拉薩河、拉魯濕地生態保護力度,保障貧困群眾(zhong) 通過生態補償(chang) 崗位就業(ye) 增收。

  圍繞“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建設目標,拉薩市大力實施生態補償(chang) 脫貧工作,把脫貧攻堅與(yu) 生態文明建設統一起來,圍繞生態做文章,打出“組合拳”、打好“生態牌”,深入推進“樹上山”“河變湖”“暖入戶”等工程,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嚴(yan) 把環境質量底線,積極組織群眾(zhong) 防沙治沙、植樹造林、發展經濟林,在拉薩南山等生態適宜區域栽種雪鬆、側(ce) 柏、葡萄等經濟林木,在河穀荒灘等適宜區域栽種大黃、紫蘇、金銀花、黑枸杞等經濟作物,使荒山、荒灘變綠洲,真正成為(wei) 帶動貧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通過生態補償(chang) 脫貧,每年帶動2萬(wan) 餘(yu) 名農(nong) 牧區困難群眾(zhong) 人均增收3500元,累計恢複天然草原植被麵積3106.55萬(wan) 畝(mu) ,天然林麵積48.31萬(wan) 公頃,人工造林存活率達8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19.49%。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