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巡護員朗嘎次仁:盡職盡責守護野生鳥禽家園

發布時間:2021-04-13 10:34:00來源: 拉薩日報

  每年的10月底至次年3月,成群的黑頸鶴從(cong) 藏北高原飛至拉薩河穀、林周縣澎波河流域的濕地過冬。這段時間是林周縣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巡護員最忙碌的時候。

  溫暖的春日,記者在林周縣強嘎鄉(xiang) 看到巡護員朗嘎次仁正在給黑頸鶴喂食。每天清晨,他都要騎著摩托車在保護區範圍內(nei) 巡邏,仔細察看各種棲息野生鳥禽的生活狀況。

  朗嘎次仁告訴記者,近3年來,遷徙到林周縣越冬的黑頸鶴數量約有1800至2000隻。如今,越來越多的野生鳥禽聚集到林周縣過冬,這也彰顯了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前因為(wei) 缺少專(zhuan) 人保護,時常出現獵殺野生動物的現象,野生動物的數量不增反減。”這一現象讓小時候的朗嘎次仁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朗嘎次仁便自發地做著一些野生動物保護的工作,例如,時常將家裏的青稞、小麥拋撒到田間,以供黑頸鶴啄食。憑借著對野生動物的喜愛和對家鄉(xiang) 地形的熟悉,十多年前,在縣林草局招收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時,朗嘎次仁便第一時間報了名。

  “保護野生動物是大家的責任,更是單位的責任。特別是像黑頸鶴這樣的野生保護動物,林周縣每年都會(hui) 出資購買(mai) 幾萬(wan) 斤的飼料進行投食,且隨著黑頸鶴數量的增加,每年的投食量也隨之增長。”朗嘎次仁說。

  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黑頸鶴,林周縣林草局專(zhuan) 門設立了10個(ge) 定期投食點,每年儲(chu) 備15000斤青稞和小麥進行投撒,確保越冬候鳥補給充足。

  說到林周縣的變化,朗嘎次仁最大的感觸是大家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提高了。“現在,村裏的大人和小孩不僅(jin) 不會(hui) 傷(shang) 害黑頸鶴,看到受傷(shang) 的黑頸鶴還會(hui) 第一時間打電話告知巡護員,做進一步救助。如今,林周縣已經營造起了人人保護黑頸鶴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朗嘎次仁說。

  朗嘎次仁認為(wei) 自己作為(wei) 野生動物巡護員,身上責任重大。“我會(hui) 擔起這份責任,重視保護黑頸鶴、斑頭雁等野生動物,將來也有信心做得更好。”

  為(wei) 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林周縣林草局不僅(jin) 與(yu) 各村(居)製定了村規民約,還專(zhuan) 門聘請了包括朗嘎次仁在內(nei) 的9名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在自己的管護區域及卡孜鄉(xiang) 黑頸鶴觀測點進行監測巡護。林周縣的947名專(zhuan) 職護林員也積極參與(yu) 到了野生動物的巡護工作中,一旦有人舉(ju) 報或發現有野生動物受傷(shang) 等情況,林周縣林草局會(hui) 立即派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進行救助。

  “黑頸鶴與(yu) 以前相比,種群數量有很大的提升。群眾(zhong) 自主保護意識與(yu) 以前比也有很大的提高。”林周縣林草局工作人員索朗卓嘎說。

  近年來,林周縣緊抓生態文明建設曆史機遇,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做好了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工作,為(wei) 黑頸鶴等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將林周縣打造成為(wei) 了“黑頸鶴之鄉(xiang) ”。通過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等一係列措施,林周縣的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