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來認識一種新的“高原精靈”
圖為(wei) 黑麝 來源於(yu) 新華社微博視頻截圖
新利平台訊 近日,西藏首次拍到黑麝影像!據悉,黑麝在我國數量稀少,適生範圍有限,屬於(yu)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麝(讀音:shè)屬於(yu) 哺乳動物綱、偶蹄目、麝科、麝屬。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紅色目錄(2015),目前全世界的麝主要分為(wei) 7種: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喜馬拉雅麝、安徽麝和克什米爾麝。中國麝類動物有6種,其中喜馬拉雅麝、林麝在西藏都有分布。
圖為(wei) 黑麝 來源於(yu) 新華社微博視頻截圖
黑麝是一種麝屬動物,被列為(wei)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紅色目錄(2015)瀕危物種。黑麝的體(ti) 形與(yu) 林麝相似,四肢比林麝粗壯。身上披有粗硬、疏鬆的體(ti) 毛,長度可達2cm左右。通體(ti) 為(wei) 黑褐色或深褐色,沒有頸紋,僅(jin) 背部的中央有一些不規則的微黃色,另外頭後的頸背處有一個(ge) 稍寬而模糊的淡黃色半圓環。它與(yu) 林麝最大的區別是在臉和頸部,黑麝臉和頸部無白色斑點,而林麝是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至腋下。
據悉,黑麝的主要生活區域在海拔2700~4200米的高山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高山杜鵑灌叢(cong) 和草甸中。黑麝有夜行的習(xi) 慣,晨昏活動較為(wei) 頻繁。主要以杜鵑、高山柳的枝葉、鬆蘿、苔蘚、禾本科植物等為(wei) 食物。
黑麝種群數量十分稀缺。因其利用價(jia) 值極高,人類為(wei) “獵取麝香”而捕殺黑麝導致種群數量下降。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多措並舉(ju) ,全麵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工作,有力確保了西藏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目前西藏森林覆蓋率達12.31%,濕地麵積達448.87公頃,濕地保護率達68.75%。這使得稀缺動植物不斷出現,野生動植物群體(ti) 不斷擴大。(新利平台 綜合/常邦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曆時八年,西藏基本摸清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
西藏自治區林草局聯合調查單位基本摸清了西藏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 [詳細] -
西藏首次發現白灰蝶,生態係統多樣性持續向好
日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子課題其他主要傳粉昆蟲科考分隊”在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采集、拍攝到一種西藏沒有記錄的蝴蝶,經過國內著名蝶類專家鑒定為灰蝶科白灰蝶屬的蝶類。 [詳細] -
西藏自治區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麝影像
近日,一名觀鳥愛好者在山南市卡久寺進行鳥類觀賞時,偶遇一隻黑麝並拍了下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