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雪域高原生態文明新高地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為(wei) 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開拓新境界、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明確新擔當。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提升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質量與(yu) 水平,必須堅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切實做到勤於(yu) 學習(xi) 、樂(le) 於(yu) 思考、敢於(yu) 創新、善於(yu) 實踐,著力提升學習(xi) 領悟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係統性、公共性、時代性與(yu) 實踐性。
一、科學、係統、全麵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與(yu) 根本遵循。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按照係統學習(xi) 、辯證學習(xi) 、互動學習(xi) 、實踐學習(xi) 相結合的方法論原則,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以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最新理論成果。
堅持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中學習(xi) 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原理。通過係統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探尋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理論精髓及其對於(yu) 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義(yi) 。自然界不是冰冷的機器,人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著人類在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與(yu) 認知。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中的論斷、原理及事例為(wei) 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堅持從(co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中學習(xi) 寶貴的實踐經驗。我們(men) 要從(co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中萃取曆史精髓,借鑒寶貴經驗,積聚創新動能。小至村莊“四旁”綠化,大到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蘊含著深厚的生態保護思想。早在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dong) 同誌就曾提出,要使我們(men) 祖國的河山全部綠化起來,要達到園林化,到處都很美麗(li) ,自然麵貌要改變過來;20世紀70年代,鄧小平同誌在大慶油田調研時指出,大慶要多種樹,農(nong) 業(ye) 搞機械化,節約下的人力種樹,還可以種草,發展畜牧業(ye) ,要改造草原;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同誌指出,決(jue) 不能走浪費資源和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進入21世紀,胡錦濤同誌強調,不斷在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曆史證明,一脈相承的生態保護論斷與(yu) 實踐,旗幟鮮明地展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始終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堅持從(cong)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中學習(xi) 最新理論成果。結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係統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涵的濃厚生態關(guan) 懷與(yu) 人文關(guan) 懷。
在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的目標責任體(ti) 係,以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保障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wei) 重點的生態安全體(ti) 係。
二、因地製宜推進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ti)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因此,雪域高原生態文明理論創新與(yu) 建設實踐,麵臨(lin) 著更高的新要求。
全麵加強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jue)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自治區黨(dang) 委對於(yu) 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決(jue) 策部署上來,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確保黨(dang) 的領導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與(yu) 各方麵,確保黨(dang) 的領導管全局、管方向、管長遠。
近年來,在自治區黨(dang) 委的堅強領導下,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豐(feng) 碩成果。與(yu) 此同時,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以發展的眼光探索破難解縛的固本之策,推進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例如,2014年啟動的“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等重大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工程,發揮涵養(yang) 水源、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態功能。
合理借鑒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學術成果。以生態文明建設“一體(ti) 兩(liang) 用”與(yu) “強體(ti) 善用”理論解析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係統認知、哲學意蘊以及研究範式,本質上是在滿足人類適度的、合理的生存與(yu) 發展需要導向下,實現生態本底保護與(yu) 居業(ye) 環境改善、自然資源利用增效之間的“體(ti) 用協調”關(guan) 係。
一方麵,生態文明建設“一體(ti) 兩(liang) 用”理論認為(wei) ,自然界首先以生態係統(體(ti) )的形式存在,包括人類在內(nei) 。生態之“體(ti) ”,是客觀存在的“自體(ti) ”、多元要素構成的“全體(ti) ”、具有複雜性的自組織“機體(ti) ”。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則是生態之“體(ti) ”相對於(yu) 人的需要而言的兩(liang) 種基本功用。“體(ti) ”是前提和根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麵;“用”則是“體(ti) ”派生出來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麵。相對於(yu) 人的需要而言,“體(ti) ”與(yu) “用”之間存在相互轉化關(guan) 係。例如,一片森林,既是發揮涵養(yang) 水源、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的“體(ti) ”,同時也相對於(yu) 人的需要源源不斷地供應著可供人類休憩的康養(yang) 環境、可供人類開采的木材資源。
另一方麵,生態文明建設“強體(ti) 善用”理論提出,按照生態學規律對自然生態係統加以保護、修複,提高生態係統活力,謂之“強體(ti) ”;“善用”則是指對於(yu) 生態之“體(ti) ”相對於(yu) 人的需要而言的兩(liang) 種“用”施加科學規劃、製度管控、適度引導,使之用之有度、用之合宜、用之高效,在發揮生態係統服務功能過程中,實現生態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精神價(jia) 值的最優(you) 化。“強體(ti) 善用”理論強調人的需要適度滿足,否則忽視生態本體(ti) 、盲目濫用功用,則會(hui) 陷入“體(ti) 之不存則用無可用”的增長怪圈。
生態文明建設“一體(ti) 兩(liang) 用”與(yu) “強體(ti) 善用”理論,強調生態的本體(ti) 地位,從(cong) 根本上理清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之間的“體(ti) 用協調”關(guan) 係,從(cong) 理論層麵支撐“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生態文明建設“體(ti) 用協調”理念下雪域高原生態保護路徑與(yu) 模式創新,聚焦於(yu) “體(ti) 用協調”導向下區域要素稟賦及結構關(guan) 係的調節,以及“體(ti) 用轉化”模式下多元參與(yu) 主體(ti) 理念、認知與(yu) 行為(wei) 的規範。
三、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明確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階段性特征,因地製宜結合現階段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際,用發展的眼光審時度勢、回應發展訴求,關(guan) 鍵在於(yu) 發揮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積累的三重優(you) 勢——製度優(you) 勢、文化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發揮生態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準入“負麵清單”製度優(you) 勢。按照自治區主體(ti) 功能區規劃布局要求,進一步完善由“禁止項”“限製項”等事項構成的生態保護及產(chan) 業(ye) 準入“負麵清單”製度,並且在清單之外適時設置“優(you) 選項”。除了將暫時不宜開放的區域、行業(ye) 領域以及環境汙染型、資源消耗型等產(chan) 業(ye) 及企業(ye) 納入“負麵清單”管理之外,對於(yu) 符合區域資源要素稟賦及結構的環境友好型企業(ye) 及產(chan) 業(ye) ,設置“優(you) 選項”,綜合運用財稅工具、場地租賃等激勵方式予以支持。充分發揮生態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準入“負麵清單”製度的優(you) 勢,既有利於(yu) 保護雪域高原脆弱的生態本底,又能夠激發多元參與(yu) 主體(ti) 在新業(ye) 態融合發展中的創新活力。
發揮雪域高原生態文化傳(chuan) 播的體(ti) 製機製優(you) 勢。隨著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men) 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美好家園已經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生態文化自信日益增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chuan) 統觀念逐漸被“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新觀念取代;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得到推崇。此外,深入發掘西藏各族人民熱愛自然的傳(chuan) 統生態文化思想,在發掘中保護、在保護中傳(chuan) 承、在傳(chuan) 承中傳(chuan) 播、在傳(chuan) 播中創新、在創新中融合,將合理內(nei) 核融入雪域高原生態文化體(ti) 係,積極培育具有雪域高原地方性、凝聚各族人民智慧的生態文化。
發揮雪域高原生態富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優(you) 勢。在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積累了兩(liang) 筆寶貴財富:一筆財富根植於(yu) 廣袤的雪域高原,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貢獻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奠定綠水青山轉變為(wei) 金山銀山的物質基礎,讓一樹一草成為(wei) 培育一大產(chan) 業(ye) 的富民之基;另一筆財富厚植於(yu) 生態保護理念,為(wei) 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源源不斷地貢獻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化與(yu) 生態服務,讓一林一景化作創建一方品牌的生態之源。近年來,生態、文化日漸成為(wei) 西藏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中的核心要素,孕育“林芝桃花節”“魯朗國際旅遊小鎮”“中國最美休閑鄉(xiang) 村”等特色品牌,帶動要素銜接,促進“兩(liang) 筆財富”有序轉化。
邁向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新時代,雪域高原不僅(jin) 海拔高,生態文明建設標準更高。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確保雪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穩固,提升西藏各族人民福祉,為(wei) “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ye) 大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第七次登上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
記者在采訪調查中發現,如今很多人對拉薩的居住環境、生態環境、居民收入等方麵都相當滿意。[詳細] -
阿裏改則縣林草局收養小雪豹 待長大放歸自然
雪豹是一種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斑點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被稱為“雪山之王”。[詳細] -
這個“五一”,咱就去山南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由山南市錯那縣旅遊發展局、山南市隆子縣旅遊發展局聯合西藏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西藏綠洲旅行社有限公司推出的兩條紅色旅遊活動路線即將舉行。[詳細] -
日喀則拉孜縣生態環境保護 共守一方碧水藍天
日喀則拉孜縣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麵消除“無樹村”“無樹戶”、縣域內主要水體水質達到Ⅲ類以上……在拉孜,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麵。[詳細]